美文网首页阅读、写作经验交流
你都抄袭了还谈什么写作——澎湃抄袭事件有感

你都抄袭了还谈什么写作——澎湃抄袭事件有感

作者: 靖林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09:58 被阅读195次

    今早看到一篇撕X的文章,原由是香港凤凰周刊的稿子被澎湃新闻抄袭了,不仅抄了文章内容、盗用了自制图片,就连读者留言也一并抄了。而澎湃并不认为自己有抄袭,还标了原创,这就搞笑了。用香港凤凰周刊这篇文章作者的话来说就是“9屏的内容(以IPhone6 Plus为标准),有将近7屏的内容都来自香港凤凰周刊,然而你们理直气壮说自己没抄袭的样子,很有那谁当年的神韵啊。”

    一直觉得,无论是写作者还是新闻人,创作内容的底线应该是不抄袭。现在新媒体尤其火热,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在激烈的竞争中,洗稿成了很多新媒体人默认的潜规则。经常摘取几篇文章一拼凑,就堂而皇之地打上原创的标识,就好像只要不和原文一模一样,就算原创。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大体原因有二:

    其一,新媒体在传媒行业中算是准入门槛比较低的,运营微信公号或者微博之类,写作风格可以灵活多变,常常只要流量就够了,不要求写得多么专业。然而现在的受众都变聪明了,你可以没有写特稿、写调查报道的能力,但是你得写得有吸引力,味同嚼蜡的文章是不会火的。而对新媒体人来说,现在不仅要流量还得要质量,可是个人写作能力不达标怎么办?抄呗!而且抄还得讲究地抄,找几篇文章好文章东拼西凑,或者干脆照着某篇文章的结构改时间地点人物就是了,最后发的时候还不忘打上原创标,生怕有人再把自己抄来的再抄了去。

    其二,现在的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太快了,时效性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竞争指标。有的新媒体人可能要同时运营2-3个甚至更多的公众号,要保持内容新鲜度还要保持内容质量,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灵感也是有限的,可能没办法做到时时刻刻出新意,分分秒秒有效率,又不能撩挑子不干,所以只好找捷径——抄。这样既掩盖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不需要再绞尽脑汁,还及时地完成了工作的任务,不耽误自己的绩效考核,看起来真是两全之策。久而久之,洗稿的功夫愈加炉火纯青,原创的能力日益止步不前。

    我当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人都会这样做,但大部分新媒体人都掌握着【搜稿+洗稿】的组合技能。当“天下文章一大抄”变成业内频频出现的字眼,倒真有些无可奈何。

    想起之前曹林写过一篇文章,叫《宁去传统媒体哪怕先做校对,也比去新媒体当首席编辑好》,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新媒体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而只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意见,他认为很多新媒体从业人员“没有积累却要绞尽脑汁开脑洞,传播压力逼着自己作无中生有的魔术师,对技术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内容生产能力,标题制作技巧远远胜过内容写作能力,缺乏新闻生产机会只是在新闻生产的末端作梳理、整合、搬运工作。”曹林深谙新媒体运作之道,所以他说“新闻生产源头上的那些工作,是成为一个资深媒体人必须有的积累。”

    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当时给他留言说:作为一个学新闻专业时就立志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去年刚毕业,但实习+工作已经在媒体摸爬滚打两年,接触面涉及纸媒、电视台与网媒。虽然这个时代要求流量、要求搏眼球,可这终不是长久之计。我仍然坚信内容为王,仍然坚信思想的深度与视野的广度需要从一点一滴累积锻炼。有很多人写得一手好标题,却不会采访;洗稿做出10万+,却写不好一篇人物专访。这个时代还是需要真正的记者和新闻人。

    作为一名记者,写稿是我的“看家本事”;作为一个非专业写作者,写东西对我来说纯粹是爱好和习惯。一直觉得有些想法和经历只有用文字记录才会永垂不朽。但这一切有意义的前提是,我具备独自写作的能力。

    我对文字有一种偏执。比如看到自己的错别字会强迫症般一定要改正;比如去年NBA决赛我写的一段话被人无脑抄袭我立马拉黑;比如每次看到“树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时都忍不住想说,前半句是有出处的,原是李白“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并不是把看似文艺的话语堆叠在一起,就是文艺了。

    原创就是原创,借鉴就是借鉴,引用就是引用,抄袭就是抄袭。没有商量的余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都抄袭了还谈什么写作——澎湃抄袭事件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nc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