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专注。我的学习能力很差,主要原因就是我无法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注意力涣散造成了我无法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还常常无意识的营造出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重要的是不仅仅是学习上效率低下,工作生活中也依然如此。于是,我在各种自我提升类的书籍中纠结了好一会儿,选出来这一本《深度工作》进行阅读。
这本书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想让读者信服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明确的指出深度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占据了整本书的三分之一,我今天刚好读完这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了,讲述了关于如何进行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明天细细阅读。现在,对第一部分的内容做一下回顾。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对于这两个名词,我的理解是,深度工作就是指在不受外界干扰下,全神贯注于一项复杂的工作,进而增加开发大脑潜能的可能性。文中明确提出这种努力难以复制,说明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极少,多为行业顶尖人物。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做这一类工作的人做出的贡献不大,很容易被取代,也就是行业中的小虾米。这是在前言中提到的定义。
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一章提出在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类人具有很大的价值。第一类是能够熟练运用复杂的智能机器,并富有创造力的高级技术工人。个人认为这一类人仅仅拥有深度专研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二类人是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比如淘宝直播行业的销售明星李佳琦和薇娅。第三类人是资本家,投资人。这一类人暂且不提。那么如何做到新经济形势下的赢家呢?如上诉第一类人和第二类人一样,要不能够迅速掌握复杂工具,要不就是提高工作质量和速度成为行业个中翘楚,无可替代。成为这两种人需要我们掌握的一个技能就需要深度工作,由此引出本文主题。
第二章讲的是深度工作是少见的,以及为何少见。对于我来说这一部分晦涩难懂,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的缘故。作者提出度量的黑洞:无法准确计算深度工作对于个人的价值(我的理解)。最小阻力原则: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说实话,对于这个原则,我似懂非懂。作者还提出,人们在工作时喜欢营造一种忙碌的工作氛围,时时刻刻都在处理手头忙碌的杂事,但不利于员工进行深度工作。
第三章则是从神经学,心理学,哲学角度论证了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这三种角度其实都说明了一个意思,进行深度工作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满意度,幸福感。当我们的大脑正在进行一项艰难复杂却有价值的工作时,这其实是一种绝佳体验,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心流”。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我,会迎来一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