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面对同样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呢,很快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法。而解 决问题能力低下的人呢,往往表现为急的团团转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难道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下是天生注定的?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半都和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有关。就好比小学生做数学应用题,不知道思考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需要求的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你想想如果学生不知道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思考题目,他怎么可能正确解题呢?
同理,对于职场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首先也得需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一.界定问题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界定问题:
一.准确描述问题
二.明确问题构成的要素
三.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来探究问题的本质
四.找出问题隐含的假设
准确描述问题就是尽量把问题进行量化,或者举例说明问题。
比如怎么能减肥?这种问题就太笼统。换成“ 一个月内如何减掉5斤?”这样的问题,才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构成要素,就是要分解问题,发现问题由哪几部分组成。这里用到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5W2H法。
只有明确了问题的构成要素,我们才能针对每一部分然后合理配置资源和时间,即使某部分资源不足,我们也知道该去哪里寻找。
还有的问题是,你所看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隐藏在现象的背后,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只有穿过层层现象找出真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深入进去,直到找出最终问题。
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是有前提条件的,但我们往往却把它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无法更改的问题。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必须得找出问题隐含的假设。
比如说,“我孩子学习不好,没治了”。这种问题就是隐含了时间假设和环境假设。现在学习不好不代表永远就注定了学习不好。也许将来在其他环境下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后来居上的。
面对一个问题,首先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界定清楚问题。
二.构建框架
构建框架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自下而上的提炼框架法和至上而下的选择框架法。
至上而下的选择框架就是从已有的框架中来选择一个框架,这种选择现场的框架当然是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需要我们平时的时候注意积累各种框架。
像黄金思维圈,营销中的4p,4c,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等等,不同的领域都有前人总结出相关的知识模型,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并能找到这些框架,熟练应用它们并内化到自己的思维中。
当然,问题千千万每个人都有个人的一些特殊问题,一些个人化的问题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没有现成可选的框架,这是就该自下而上的提炼框架法派上用场了。
由个人自上而下的提炼框架相比选择现成的框架要难一点。虽然难一点但是只要掌握其中的方法再加上多运用多练习,每个人都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
构建框架需要四步走,分别是:
1.罗列要点;
2.连线归类;
3.形成框架;
4.检查框架。
第一步罗列要素点需要做的主要就是发散性思考。拿一张a4纸,中间写上你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就针对这个问题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思考障碍。
思考障碍会阻碍我们产生想法,那该如何破解呢?
要习惯于保留判断。也就是说不要着急对你所写下的想法做出任何判断。如:“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
一旦出现思考障碍,无法进行下去。请按照顺序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回头看你写下的那些想法,集中精神读一读,其中的某个想法然后可能会让你想到另外的新想法,有新的想法就写下来。一直写下去直到再次写不出为止。
(2)运用一些可以激发想象力的策略:加强非常规反应也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那种想法,再有就是运用自由联想,让思维再次流动起来。
(3)重复抄写你的想法,写下想法的同时要仔细思考每一个想法,特别留心出现的新想法。
(4)先把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直到你对问题有了新的看法,不要着急。
看到这里你肯定很乐意去尝试,但是我相信很快你就会放弃,因为这个过程不会那么轻松,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我们才要坚持练习。
一旦想放弃请你想想如何学会开车的,刚开始学车,我们少不了都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可只要练习上一年半载,不就能轻轻松松驾驭它了?
第二步连线归类
这一步要实现的就是把第一部罗列出的要点进行归类整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归类而且是要按逻辑顺序进行归类。
此话该如何理解呢?举例来说,有人安排你来组织一个聚会,那么就聚会这个主题,你按照第一步罗列要点的形式,列出很多的关于和聚会相关的要点。
紧接着你就要按照第二步的连线归类来归类整理这些要点。
对于聚会来说一般就是按照时间的逻辑顺序来归纳整理,比如说聚会前,聚会中和聚会后,也可以按照开始,进行和结束这样的时间顺序来分类归组。
把罗列出的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方式归类到相应的组里。
归纳法还有另外两种逻辑顺序:分别是按照结构和重要性的逻辑顺序。
对于这方面知识如果不清楚,请参考《金字塔原理》这本书。
完成第二步,基本上就形成一个逻辑思维导图。
第三步就是要形成框架。应用最多的框架就是逻辑树和矩阵图。
思维导图主要是从中心向四周的发散性思考的一个过程,它主要用于创造性思考。
而逻辑树是从左到右的一个收敛性的思考过程,它适用于问题解决的框架。
第四步主要是检查框架,这里主要依据MECE法则,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所谓的不遗漏不重叠是指各个部分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至此,构建框架部分全部完成。
三.确定关键
参照第二部分的问题框架,我们要找出执行的关键部分。
凡事都有重点和非重点部分,办事高效的人往往特别擅长抓住重点部分,把大部分的时间和资源都用在主要问题上,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高效执行
这一部分主要执行目标分解个任务制定。
目标分解就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