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忧那是因为有父母管理一切事物,吃喝不愁,不用担忧吃喝?而人步入社会一切衣、食、住、行、性的满足都得靠自己。而由于一个人内心散乱、脑子胡思乱想而正常生活也会被打乱。所以人活着得管理好自己的心和脑子让他们不要乱。而能够让自己进行正常生活。
没有这没有那总发愁那是因为缺少智慧。今年已经43岁而这半生愚痴少智慧只好后半生修出智慧。
这个愁如何解,古代诗词中提到靠酒与诗。
酒与诗
有人酒中悟道,有人买醉消愁,有人借酒大放厥词,有人酒里寻欢。有人烦心愁在酒里,泪花落在杯中,笑容哈着酒气洋溢。
例如《满歌行·为乐》,古词: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时,逢此百离。伶丁萘毒,愁苦难为。遥望极辰。天晓月移。忧来填心,谁当我知。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遂我所愿,以(兹) 自宁。自鄙凄凄,守此末荣。暮秋烈风,昔蹈沧诲,心不能安。揽衣瞻夜,北斗阑干,星汉照我,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安贫乐道,师彼庄周。遗名者费,子遐同游。往者二贤,名垂千秋。饮酒歌舞,乐复何须。照视日月,日月驰驱。轲人间。何有何无。贪财惜贵,此一何愚。凿石见火,居代几时?为当欢乐,心得所喜。安神养性,得保遐期。
其实我并没有读过满歌行,也没有听过智者不愁,不过我通过分析和我交了那位智者朋友我就想到智者不愁这个词,于是想到人活着得解决自己物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和帮助别人解决这三方面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6480619/921d216f82738a92.jpg)
其实无论成事还是修佛、道、仙也得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总发愁。这个愁必须得解决。其实我这个人脾气好,就是因为脾气好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问题。
我性子急躁在40多岁才知道我总上火,也是在40岁才知道自己愁气特别重,跳广场舞的时候才感知到自己被愁气所困?愁气所困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
有一次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说自己看透了这个世界,有一种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而我当时觉得还是不要进一步去接触这个人了,其实今天想来看透自己才是真。
人一辈子都看不透自己所以就活了一辈子。以前我也有看透这个世间蒙生出家的念头,可是看透了吗?根本没有看透,那是自己不如意在悲伤。
悲与愁这两样情态需要解决的。一个人总悲伤外在的事就处理不好,一个人总忧愁自己的智慧就提升不上去。
所以我说抑郁症患者为何会变得退缩和自闭就是悲愁情绪导致的。
智者不愁是我想到的词然后去网上一搜就搜到了满歌行中有这样的词而后一句“多为少忧”确实我从满歌行中学习到的。
这两句足以解决悲与愁。找到以前我自己的照片,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我特别忧郁,其实看了照片我感觉自己特别痛苦。可想自己当年内心有多么煎熬不也过来了吗?
与我这位智者朋友交流后其实我半辈子总总不如意,非常多的困惑他都给我解开了。
其实这种多年的内心痛苦就是我的心病。对于抑郁症患者很多人说他们是想不开其实我觉得这词不太对。应该说是内心的困惑无解。人心久惑就会得心病。所以40而不惑就心病好了成为智者。
其实我猜想孔子颠沛流离多年,如同丧家之犬而到了40多岁才会变得40而不惑好了心病,后来晚年读《周易》得到更高智慧而编写周易。其实我20多岁就解读周易而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是迷信。而我却因为没有主见和创业失败而放弃了读周易却导致我智慧低下变得更加抑郁了。10多年前就国学热那个时候我就想搞国学而自己还是意志不坚定没有去搞国学。可是自从我深入研究本土心理学,有一次重视起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再次读了周易,当年就是读周易也是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和丰富的知识根本读不进去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称为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其实吧智慧的提升需要一辈子去努力,很多人把自己定位在赚钱,赚更多钱可以出人头第即是被人高看其实做高人有的时候是自己按照标准做事,把事做好做到位,也就是做事做得很好别人自然认为你是师傅和高人了我觉得这样活的更踏实。
而一辈子赚不到钱就是不出息人,有的人把自己定位在做官求名而一辈子求不到也会痛苦一生。
而一辈子没有钱没有官没有名会痛苦到什么地步呢?而人活着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觉得我最缺的是智慧和行动。
多为少忧其实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叫执行力。现在我修行知行合一就是为了提升执行力。人活着每个阶段的神识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环境下神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的神识就是知行合一的行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