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木雁与无双黄童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木雁与无双黄童

作者: 闲读与苦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0:21 被阅读0次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木雁

【典源】《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即鹅)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

关于“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参见“社栎”、“樗散”。

【释义】木以无所用,不受砍伐,因而得以长寿;鹅以不能鸣叫被主人宰杀招待客人。面对这两种境况,庄子以为只有处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才比较安全。后遂以“木雁、木雁篇、木雁两不居、木雁间、材不材间、才不才”等表示中庸处世,因事设施,不取极端 ;用“烹不鸣、不鸣烹、雁默先烹、庄叟悲雁”等写无才蒙祸;用“不材木”写无用得福;用“能鸣雁、雁能鸣”等写才能及有才能的人,多寓应付社会,得以全身之意。

【木雁】《宋书·王景文传》:“张、单双灾,木雁两失。”徐陵《与李那书》:“但丰城两剑,尚不俱来,韩子双环,必希皆见。莫不以好龙无别,木雁可嗤。”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才能疑木雁,报施迷夷跖。”

【木雁篇】王安石《送李璋》诗:“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

【木雁两不居】黄庭坚《赠无咎八音歌》:“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木雁间】《南史·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亡瑕,晚困大名,以至颠覆。韶衹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白居易《咏怀寄皇甫朗之》:“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陈大章《戊子生日书怀》诗之二:“熊鱼自古难兼味,木雁中间可置身。”

【材不材间】赵翼《五十初度》诗之六:“材不材间身可老,味无味处句难工。”

【才不才】权德舆《八音诗》:“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白居易《偶作》诗:“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

【烹不鸣】苏轼《椶笋》诗:“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不鸣烹】陆游《书意》诗:“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

【雁默先烹】白居易《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庄叟悲雁】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庄叟虚悲雁,终童漫识鼮。”

【不材木】苏轼《宥老楮》诗:“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能鸣雁】陈子昂《宿襄河驿浦》诗:“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杜甫《白帝城楼》诗:“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雁能鸣】刘筠《鹤》诗:“养气自怜鸡善胜,全身却许雁能鸣。”陆游《杂赋》诗之三:“但悲鸾独舞,那羡雁能鸣。”

无双黄童

【典源】《东观汉记·黄香传》:黄香,江夏安陆人,“年十二博览传记,家业虚贫,衣食不赡。舅龙乡侯为作衣被,不受。帝赐香《淮南》、《孟子》各一通,诏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京师号曰‘天下无双国士!’。”

萧何曾誉韩信“国士无双”,后亦以“无双士”称之。另见“萧何追韩信”。

【释义】黄香年幼博览群书,皇帝称赞他是“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京都称誉他为“天下无双国士”。后遂用“江夏无双、江夏黄童、黄童、无双士”等称誉聪敏颖慧、才华出众的人。

【江夏无双】苏轼《用和人求笔迹韵寄莘老》:“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曾巩《送郑州邵资政》诗:“江夏无双誉,菑川第一才,谈笑成黼藻,咳唾落琼瑰。”杨万里《李圣俞求吾家江西黄雀法戏作经遗之》诗:“江夏无双小道士,一丘一壑长避世。”

【江夏黄童】罗隐《送姚安之赴任秋蒲》诗:“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黄童】苏轼《送杨孟容》诗:“后生多高才,名与黄童双。”

【无双士】黄庭坚《东观读未见书》诗:“诏许无双士,来观未见书。”文与可《寄成都赵资政》诗:“已为魁垒无双士,更入摩诃不二门。”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木雁与无双黄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uc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