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口罩成为了紧俏的商品,疫区的医护人员急需口罩、复工要上班的人需要口罩,就连出门买菜也需要口罩,随着这些需求数量的增长,口罩已经严重的供不应求,虽然一些生产口罩的企业已经从大年初二、初三就紧急找回部分员工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但是市场上的口罩依然是非常紧俏的商品,导致“一罩”难求。
面对口罩紧缺的形势,许多生产其他产品的企业纷纷紧急转产,包括一些生产石化、服装、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诸如中国石化、三枪内衣、红豆股份、水晶家纺及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2月6日下午,中石化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中石化易派客正寻找口罩机:“1.我们需要口罩机。您若有富余、可用的设备,可转让给我们,我们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2.我们有熔喷布,您若缺此原料,我们可运输上门。增产的口罩,我们可全部收购支持湖北抗疫一线,也可支持企业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在短时间内,石化企业就紧急发布信息,寻求合作,体现出了他们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协助能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是生产汽车的企业,转产生产口罩对于他们来说跨越比较大,但他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地通过联合供应商和自建生产线的形式,转型生产防护口罩。上汽通用五菱在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的调试,协助本地供应商转产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等口罩生产原材料,建立防护口罩产业链。产出的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完成生产,预计到本月底产能达到日均200万只。还有我们熟知的另外一家汽车生产企业——比亚迪,也是从2月8日起,开始进行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他们已在2月17日前后产量出货,其中口罩产能在2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这也是比亚迪在捐款1000万元、追加捐赠100多万元紧急医疗物资后,为防疫作出的又一实际、切实民生的行动。在众多企业跨行、跨界转产医护用品后,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口罩需求便能得到切实的缓解。
这些企业紧急转型应对,表现出了民族企业的魄力、担当和应变能力。这些大企业纷纷转产生产口罩不仅能够缓解自身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口罩供应紧张的局面,还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车企生产口罩,看上去似乎格格不入,但其实也是有一定的优势。从人、场地、设备材料来看,车企本身就拥有车间的技术人员和生产者,只需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其次,汽车制造本身就是无尘车间,这点跟口罩极为相似。车企可以充分利用闲置产能,架置口罩设备。再次,车企还有原材料优势。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主要为聚丙烯,这个正好是车企生产隔音棉用的,所以车企还是有较强的供应链优势。
这些企业生产口罩后,也不必担心余量积压,因为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为他们排忧解难。2月5日,在国务院召开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从总体上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问题,郝福庆表示,疫情过后,符合标准的富裕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这一政策的出台,给这些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面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医疗防控物资紧缺的形势,大型制造企业纷纷开启了“跨界”生产之路。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紧急转产、研发攻关、快速投产,这一速度的背后,既是中国企业特殊时期“冲劲”、“拼劲”的反映,也是中国制造体系齐全、配套水平高、产业工人技能全面的优势体现。为这些敢担当、有作为的民族企业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