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4015/f80ed0e30a26ae6f.jpg)
又给自己找到一个晚上要尽早睡觉的理由。
我有「睡眠拖延症」,就是明知晚上要早睡,总是找各种理由拖着。直接结果就是长期缺觉,然后每天白天灌至少600毫升咖啡,期望能弥补缺觉带来的各种问题。
当然,大部分时候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都会被各种文章打脸,这两天是轮到2021年《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与认知》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上的一篇研究。
大致的研究结果是,那些熬完一整夜后摄入200毫克咖啡因的人,在「警觉性注意力」任务上的表现能接近正常睡眠但没有摄入咖啡因的人。但在「位置保持能力」方面,熬夜后摄入咖啡因并不会有明显改善。
(按照自己的饮用习惯粗略换算了一下,200毫克咖啡因大概相当于一杯半马克杯/星巴克一个大杯的美式、或者两罐330毫升的无糖魔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4015/78a2fcb7f1fa1e62.png)
「警觉性注意力」和「位置保持能力」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两者都是人们认知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警觉性注意力是人们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位置保持能力则是人们按照特定顺序执行复杂任务、并且不跳过或重复中间某些重要步骤的能力。
位置保持能力的运用范围很广泛,举几个例子:
(1)一些涉及标准化流程的工作需要员工严格按照特定步骤执行(比如急救中需要先判断呼吸心跳再决定是否实施心肺复苏)。
这点对我很重要。虽然我不是那种需要遵循硬性流程的一线操作人员,但日常工作中我会很依赖各种提前设定好的程序步骤(无论是别人的经验还是我自己设计的),否则光靠自己本能去想很难把事情做得有条理。
(2)位置保持能力会影响多任务处理中,人们在任务切换后的任务延续表现。比如处理任务A时临时切换到任务B,再回到任务A时是否能顺利衔接上先前中断的位置。(很好奇现在有多少打工人能幸福地专注在一件事上)
(3)位置保持能力还会影响人们的问题解决效率。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要求人们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人们需要记得过去的错误不去重复走已经失败的路径,同时也不能遗漏其他还未尝试的机会。
考虑到我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位置保持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期望熬夜后靠灌咖啡来弥补并不现实。好好睡觉才是更靠谱的做法。(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文献:
Stepan, M. E., Altmann, E. M., & Fenn, K. M. (2021). Caffeine selectively mitigates cognitive deficits caused by sleep depriv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7(9), 13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