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车上听陈海贤老师的课,讲到青春期孩子的一些问题。虽然我家娃距离青春期还有些时日,但回想我自己的青春期,还是有些共鸣的。
里面有一个案例,讲到孩子和父母抱怨自己的老师,父母的反馈是和孩子讲道理,评论孩子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的对错。看起来父母做的没错,不仅讲道理,还帮孩子出谋划策,想解决方案,支招如何和老师沟通。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的可能仅仅是父母的情感支持。
这个例子就让我想起自己之前和老公抱怨公司领导,老公也是一本正经的和我分析,其实作为一名老员工,我何尝不知道其中是非对错,只不过是情绪作祟,想要的也仅仅是当下的无条件安慰和支持而已。这个时候,就会暗暗想,老公真实不如闺蜜。闺蜜之间如果遇到这个事情,可能就会抱团打骂老板,哪管什么对错,对错都是情绪过去之后的事儿了。等情绪发泄完了,人冷静了,自然也就能平和面对了。(当然,前提是闺蜜帮你分担怒气,而不是煽风点火)
通过这个事情,我想到,偶尔要把孩子当闺蜜来对待。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包容者就足够了,至于解决问题,待他们冷静之后,自己去面对吧。
再回到我身上,其实我的青春期过的很平稳,没有叛逆,没有大的动荡。现在分析一下,这和父母当时对我的心态也很有关,虽然和父母不是没有摩擦,但他们对我基本是放手状态,不会干涉我的行为,再加上班级氛围良好,同学朋友都给到很好的支持,所以才有了我顺顺利利的青春。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想想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无数个台阶,但是面对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又更大了,自己的空间一再被压缩。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只希望我能尽力做好这个缓冲地带,给孩子架起一个更宽敞些的自由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