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
是不是买了书只是拍张照发个朋友圈就任由它落满尘埃,然后孤独地老去?
有多少次你发愿要好好读书,结果打开之后却任由口水在上面画圈?
经历那么多次轮回之后,你似乎厌倦了这种过程,但偶尔看见一本好书,无法按捺心中的悸动,将它带回家之后又变得索然无味,就像一个情人,热情褪去,只有厌烦,提不起一丝性欲。
……
大家都说读书好,人人都在夸赞读书的美妙与神奇,各种名人名言自小就在你我耳边环绕,听得都有一箩筐。好就好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知道它好,但我就是看不下去,也许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人。
你我都承认读书是一件好事,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读。先让我们避开虚伪,直指真实,大部分不读书的原因都是借口,什么没有时间,什么读不下去,什么不知道读什么;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压根不想读。我在上高三的时候,床头总是放着一本《曾国藩家书》,每天我都会翻几页——通常是蹲在厕所里看一会,然后起身擦屁股走人。当一个人想做什么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去做,当一个人不想去做什么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避免去做。
那为什么呢?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读书,有些人就不喜欢?难道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造成这些吗?那又是什么差异?
让我们先从造就人们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异说起。
在这个世界上,一人有一人的机缘,有些人恰好捡到了那份机缘,从此就走上读书的那条路,而有些人没有捡到,于是就与读书无缘,这份缘可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也许很早以前的因就决定的,这个缘就叫果,这个过程就是因果,也许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但它确实存在。
以我读书为例,我喜欢看书是在高二开始的,决定我高二开始看书的因有好多个,主要的因是我喜欢曾国藩,受曾国藩的影响于是喜欢读书,次要的因一个是,我不喜欢上课,又闲着无聊,只能去看书来打发时间,一个是我当时在追女孩,为了显得自己比较有文化就跑去看些书。还有许多因,我就不再举例,并且这些因再往前追溯,还有许多因,再追溯又有许多因,有些我知道,有些我不知道,因果律就是这么有趣,有点像蝴蝶效应。
而你现在阅读这些文字,也许就是你读书的因的开始。
也许你只是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又或者不知道如何去阅读,才会不想去读书,甚至畏惧读书。
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在做某件事情之前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我们才会有动力去做,我们去吃饭,为什么?因为肚子会饿,而饿的感觉很难受。
高尔基同志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进步不进步跟我有什么关系?杜甫先生也教导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又如何?我又不去写东西。大部分名言警句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对普通大众来说显得不是很有力。对于我们普通人,读书最常见的三种目的是:
获得资讯,求得理解,打发时间。
有了这些目的,又如何保证读下去,不会昏昏欲睡?
通常情况下,让我们昏昏欲睡的不是书籍本身(除过一些垃圾书籍),而是我们自己。我们会觉得读书好无聊,没有一点意思,比打一把游戏得到的快乐小多了,所以即使强打着精神去读也坚持不了多久。那怎样读会让我们提起兴趣?要知道兴趣是开启大门的钥匙。
主动阅读。
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导型,即有人跟着你指导你阅读,这种情况通常是我们在课堂上老师指导,我们为了考试不得不去跟着老师读,所以指导型的阅读是依靠外力的,而我们知道外界力量的效果远远不如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效果大,并且我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另一种是自我发现型,即主动阅读,这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满腔的好奇,主动的思考,主动寻找书中的联系,努力提出问题,尽可能的找答案,我们会不停地有新发现,新启发,不断地发现一个又一个新大陆,满足感会让我们的大脑兴奋起来并不断地分泌多巴胺。这种来自内心的喜悦只有自己才能懂得。
但是总有一些书不是那么容易读,而这些书通常都是好书,仅仅怀着满腔的热血是不够的,客观难度在那里就像守护公主的恶龙,愣头青王子是永远打不赢恶龙的,所以王子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磨炼自己的技艺,分析恶龙的弱点。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四种阅读层次及如何去做具体方法。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种层次依次递进)
基础阅读在这里不予赘述,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基础阅读没有任何问题。
检视阅读由略读和粗浅阅读组成。
略读是指大概的翻看一下书,知道这本书的大概,这也是购买一本书的第一步,你要知道你买这本书是什么玩意,它是否是本好书?你是否有兴趣?跟你是否有关?
如何略读?
1、先看书名,有序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目录里有本书的基本框架,可以让人有概括性的理解)
3、读出版者的介绍。
4、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相关的篇章看看。
5、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不要太多。(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6、书的结尾。(作者通常忍受不了在书的最后献艺的诱惑)
粗浅阅读是不求甚解式的阅读,带着几个提问去浅读:
1、这是一本什么书?
2、本书谈的是什么?
3、作者借由怎样的整体框架来发展他的理解?
检视阅读的目的在于理清整本书的结构,而分析阅读则是去将书中的概念理解。
分析阅读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先将书分类,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实用型或理论型?小说类或论述类?等等
2、使用单一的句子,最多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二阶段:
1、找出共通词义,也就是重要的字,达成共识。(因为语言和文字的稀少,所以我们常常无法将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因此如果读者和作者所理解的同一字词不是同一意思,那么将会造成很大误解)
2、将一本书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判断是否懂了主旨的标准在于,你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意思表达出来)
3、从相关的文句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4、找出作者对问题的解答。
第三阶段(评价和批评阶段):
评价前的礼节:
1、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2、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3、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作者的标准:
4、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5、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6、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主题阅读是在完成以上三个层级之后要做的事,和上面三个层级不同,主题阅读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中,也就是说你读书的区域不仅仅在一本书之中,而在包含某一主题的许多地方里。主题阅读就是我们常常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一个老学士,带着玻璃瓶底镜片,在书山书海里转悠,东找找,西摸摸,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在不同的书里寻求解答。一般我们普通人用不到这招,学会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已经能够解决我们读书的大部分问题了。但还是写在下面,万一有人要用到呢。
主题阅读:
1、在众多书里找到相关章节(主题)。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让他的知识为你的主题服务)。
3、理清问题。
4、界定议题。
5、分析讨论。
以上的方法不仅需要你去知道和了解,更需要去实践,你可能会觉得看本书那么麻烦还是算了吧,其实一点也不麻烦,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有不适应的,但一旦你用上几次这种方法,你会发现并不需要看书的时候旁边放个清单照着做,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去阅读一本书,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当方法内化在你的心里,你还需要知道这一步该干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吗?我至今也没有见过哪一个老司机会在坐上驾驶位置的时候要想该怎么开,他们都是行云流水一般的操作,因为他们足够的熟练。
但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小说类的想象文学,“想象文学”那自有一套操作: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2、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4、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
5、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6、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发现各个部分如何架构。
7、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
8、共识与主旨有关,小说的要素与整个表现的场景或背景有关。
9、在想象的世界里宾至如归,随他们“完成探险”。
本文的方法大部分来自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你知晓了方法,但是不去做,那等于你不知道,你要去用这些方法把书中对你有用的内容消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才是读书的应有之意。同时,方法只是辅助,真正重要的是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