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被称为全球教育的标杆,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球的关注。那他们的教育到底好在哪里呢?
评价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统筹通过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每三年做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测试。这个测试针对全球15岁的孩子,给他们设置真实的场景和挑战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学生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芬兰的孩子在PISA测试里所涉及的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这四大领域,始终名列前茅。从2003年到2012年的时间里,一直排名第一。直到2012年中国上海的参与才改写了芬兰的记录,到最近一次的2018年的测试,芬兰仍然排名第七。
有人可能会觉得排名第七也能算标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芬兰获得这样的成绩,非常轻松。学生每周的作业量远远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芬兰学生平均每周花3个小时写作业,OECE成员国平均水平是7小时,上海则是14小时。而且他们的总体学习量也是比较少的。一个芬兰初中生平均每周花35小时学习,上海的初中生则要花57小时,新加坡是51小时。
学习时间这么少,你可能会想他们会不会在课余时间补课呢?一般不会。家长也不会给小孩布置额外的作业。另外,在芬兰,有国家和学校层面组织的统一考试极少,一般到高中毕业才会有一次统一考试,老师们大学时估计等正向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说厉害呢?就是因为芬兰的学识简直是玩一样的就拿到了全球顶尖的成绩,他们是一个“高质量、轻负担”的典型样本。
芬兰的教育体系也非常公平,一方面是芬兰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的,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利益方面,芬兰的义务教育几乎是“零择校”,即便是阶层或者家庭背景有差异,家长们基本都会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你可能会诧异,这样的教育体系,怎么看都不像是培养好学生的体系啊。老师管得不严,学识之间的竞争不激烈,在加上整改体系好像还刻意地“去精英化”。为什么这种教育体系能名列前茅呢?
实际上,芬兰教育并非“不严格”,只不过芬兰的“严格”并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教师。而这一点,正是造就芬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因素。
芬兰对于教师的选拔非常严格,2019年申请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硕士的人数高达8500人,但最终录取的只有700人,录取率只有8%。
每一个教育学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目标规划设计、学习过程设计、领导力、社会性情绪、合作教学、认知科学等等,实习也特别多。教师在芬兰虽然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但老师是备受社会尊敬的职业。家长几乎是无条件地信任老师。
芬兰的教育之所以出色,就是他们在培养教师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是全社会最顶尖、最受重视的人才!
芬兰的教育家们还梳理了7大能力,分别是:
1.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2.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
3.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
4.多远识读能力;
5.数字化能力;
6.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
7.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未来负责的能力。
看到这些,就可以想象这个33万平方公里,5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诺基亚这样的公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