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简友广场心理
儿童教育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要试图走捷径

儿童教育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要试图走捷径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18:25 被阅读0次

有时候,我也会想,儿童教育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有那么多的方法,有那么多的理论,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没有那么一种方法,可以一下子解决掉所有育儿难题呢?

如果一定要说,我想,就是不要试图走捷径。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育儿困境,都有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的方案,却往往是反直觉的。

孩子哭闹,你要么不予理会,要么直接满足孩子的要求,你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孩子哭闹的问题,可是实际上,你正在培养孩子通过哭闹获得满足的习惯。

孩子做了不符合我们预期的事,我们直接惩罚,要求孩子改正,觉得自己是在矫正长歪了的小树的辛勤园丁,可实际上你正在用手中的铁丝将幼嫩的树苗勒得遍体鳞伤。

孩子情绪不佳,要么直接要求孩子开心起来,要么用各种外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以为自己是正在保护孩子的快乐,可实际上我们正在剥夺孩子体验、感知情绪的机会,正在削弱孩子接纳、消化情绪的能力。

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就任由焦虑裹挟着我们给孩子报了一大堆兴趣班,然后不管不顾地逼着孩子上。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给起跑线上的孩子加速,可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

儿童教育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真正的状况、问题和需求都藏在水面之下。

如果我们不能一眼看破水面之下潜藏的危机,我们至少可以不要太着急去清理水面上的冰山。

毕竟清理掉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并不能阻止泰坦尼克号的倾覆,只会让我们再也无法寻觅到冰山的踪迹。

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掉孩子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容易,但那就像是那火药炸掉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一样,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反而会导致冰山隐藏起来,等我们下次再发现冰山的时候,大概就是泰坦尼克号要沉没的时候了。

问题导向的育儿模式,会让我们只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忙于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忽略了水面之下潜藏的孩子的真正的需要。

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暴露的问题,就仿佛打怪升级一般,也许能短暂的给我们以满足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战胜”了孩子,却并不能帮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只会一点点将我们的孩子推远、再推远,直到我们再也无法触碰到他们的内心。

也许最优秀的水手可以在看到冰山一角的时候就脑补出冰山全貌,但那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航行才能积累出这样的经验,可我们显然很难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生也就能陪伴寥寥几个孩子成长,所以一看到问题立马了解到孩子根本性的状况或者需要对我们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不要着急去读懂孩子,看一本书,就想按图索骥,套用书里的方法取解读孩子的行为;听说一个理论,就想以此类推,应用于孩子的所有言行举止,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们至少可以先慢下来。

就像不那么熟练的水手,在看到远处的冰山一角,可以先选择停船,多花一点时间,慢慢测量、揣摩冰山的形状,再思考如何前行,总好过草率地炸掉冰山一角,然后加足马力一头撞上冰山。

我们在对待孩子时也一样,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要着急解决问题,不要着急消灭不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更不要急着去定义孩子。

要允许问题存在一会,事缓则圆,当我们不再急着找到最快的消灭问题的方法时,我们就能慢下来,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

很多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去“消灭”,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孩子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怀和注视的时候,问题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如果问题行为依然反复出现,我们不妨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记录一下,ABC记录法就非常适合用来记录孩子反复出现的问题行为。

A.即为前事状态(antecedent),是孩子问题行为发生之前客观存在大环境。例如:孩子的行为之前,他周围的人在干什么,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是否有什么声音?

B.则是直接观察到的儿童的行为(behavior),即你认为的孩子的问题行为。

C.为行为结果(consequence),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出现之后,对象周围人物、环境、事件等的变化 。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客观、全面、精准地记录事件,记录得越完整,你就越能通过记录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比如说,孩子在吃饭时哭闹,这是个问题行为。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孩子在午饭时哭闹,我们可能会理解为孩子在抗拒用餐。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了ABC记录法,那事件可能就变成了:

A.大家在准备用餐,奶奶拿了新买的儿童餐具放在桌子上,把孩子抱在腿上准备喂饭;

B.孩子哭闹;

C.奶奶停止喂饭,站起身哄孩子。

那你的判断会变成什么呢?孩子哭闹的原因可能是不想被抱着喂饭,也可能是不喜欢新买的儿童餐具,多记录几次,你自然就能摸清规律。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客观记录孩子的行为,不要加上你的主观判断,比如“孩子不想吃饭哭闹”,这里“哭闹”是行为,“不想吃饭”就是主观判断了。

基于主观判断的记录会混淆我们的视线,导致我们做出偏离事实的判断。

当你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孩子的核心需求所在,一点点的小技巧就足够让你解决问题。

这样做确实会花费我们更多的时间,会导致我们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慢慢消解掉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我们的每一点用心都不会白费。

娃身上的任何问题,我们都有最简单便捷的处理方式可以选,或者暴力要求服从,或者直接不予理会,但正是这些简单草率的方式的叠加,一点点推开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束。

好的方法从来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力降十会,它要求我们真正做到走心。

慢慢来,比较快。

你的耐心和用心,都不会白费,你会发现经过了前期的铺垫和努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沟通,越来越容易带。

我们的观察、思考和记录,就仿佛是在绘制一副独属于我们和孩子的航海图,能让我们在之后的日子里更容易得通过冰山一角就了解到冰山的全貌。

相关文章

  • 不要总是试图走捷径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捷径可走,当然会有,要不然就不会总是有人想走捷径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

  • 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现在的网络人有一个特点,好像自己不是做推广而是在搞发明。总是想找出一个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另类的方法,他们坚信只有与...

  • 最近感悟

    1、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要走捷径。 2、人在做,天在看。 3、做好自己该做的。 4、在自己承受范围内不要怕试错。 5、...

  • 关于《成事》的读书摘要

    1,坚守常识,超越人性,就是精英。 2,不要走捷径,捷径都是通向邪路最快的路。 3,成事理论的核心基础是:就是这么...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我来自一个七线城市,山东省 德州市 乐陵县 化楼镇 前徐村,村子里人们主要是以一种田为生,很幸运我爷爷当时会一门做...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宁向东 05-13 思无邪,你好 宁向东 这篇文章是我在毕业季写的随笔。我们的课程快结束了,又...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这句话是前两天在宁向东老师的课上 ,宁老师老师的文章标题。 回想自己工作以来,这些年的一些成长历程,做下复盘和...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说一个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喜欢的故事。有一个东京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纺织厂,公司让他担负设备保养的工作。所谓...

  • 不走捷径就是捷径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开始码字以来一直都认为素材特别重要。没有素材,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就像是无米之炊。但对素材的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教育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要试图走捷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b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