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
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
水寒更有未眠鸥。
诗词赏析
这首诗乃林景熙写于一次梦醒之后,诗将情景相融合,体现了作者不凡的才华与忧伤的丧国之怀。
诗的首句点时间与地点:梦回荒馆月笼秋;从荒凉的客馆里醒来后,只见朦胧的月色笼罩着静谧的秋夜。
作者在首句是选择“馆”“月”这两个物象来承载和奠定情感色彩的。句中的“荒”“秋”都非常稳妥地修饰了物象,在体现凄清冷寂的画面感的同时,把作者凄凉孤寂的心境也很自然地体现出来。
后面的承句则写到了作者所听到的日景象:何处砧声唤客愁,是什么地方响起了砧声?将“我”内心的客愁唤起。承句在首句的情感之上做以鲜明的抒发。
承句用了一个“客”字做了回答,所以秋夜、月色、砧声也便很容易让他产生思乡之情。
诗的后两句不但凄美,而且还很深刻: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惊。这两句似乎在和前两句的“愁”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其实它们所蕴涵的“愁”却更深更沉,只不过被表达得比较含蓄而已。
无风却能够听到莲叶在响,足以说明夜的寂静,也足以说明作者听觉的灵敏度。
那么为什么莲叶在”“无风”的情况下会作响呢?后一句给出了答案,原来是因为有尚未入眠的野鸥在那里活动。最后一句的描写再一次证明了作者敏锐的听觉和敏感的内心。
这里所有的内容都在力证一个“静”,更在力证作者于深夜里从梦中醒来时的孤独心情。
句中的景物“鸥”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象,其实它和作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那不眠之“鸥”难道不正和深夜独醒的作者一样吗?
这样一来,作者的孤独形象和他内心的丧国之痛、之愁就得以更加强烈的诠释,从而舍不得后两句在拥有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拥有了加倍感染人心的艺术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