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作者: 月亮乡村的徽章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22:14 被阅读0次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2-15题。(共1 1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 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 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yì)]埋葬。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B.往之女家   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14.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     ,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2分)

    (2)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2分)

    答:                                                                                

    15.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7-10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①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②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③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④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仪子:即公孙仪。②夫子:对男子的尊称。③下人之色:迁就他人。④即:假如。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

    (2)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相:__________

    (4)虽嗜鱼虽:__________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                                              

    10.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4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往之女家         (2)或败奔           

    (3)同敞危坐不去         (4)适同敞自灵川至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      )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军中以是服同敞。(2分)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分)

    13.【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13.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分)

    谆谆然而告之曰

    14.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                    ”(用原文语句回答) ,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位,并简述其事迹。(5 分)

    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9.选出下列句了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崔杼谓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12. 【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甲】文孟子用“_____________”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一、答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fi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