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万字的长篇小说,一口气读完,感慨霍达的文字真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对于四季北大未名湖、“博雅”宅的描写,每处景衬托着人物的心情,铺垫者故事的情节,那么贴切,那么具有感染力。
作者说她是先想好书名然后才开始的创作,但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名字和内容并不十分相符,内容没有那么重的宗教色彩,也没有民族特色,只有篇幅不是很长的两场葬礼,所以和葬礼并没有多大关系。故事跨越了差不多60年,三代人的生生灭灭,让人激动地喘不过气,以伏案悲恸开始,以声泪俱下结束。
梁亦清,一辈子的琢玉人,在最后即将完成人生里程碑的巨作关头,与玉俱焚,让人不禁愕然,“玉器梁”的死措手不及,留下孤女寡母,此时的韩子奇,作为梁亦清唯一的徒弟,自然接手梁家的玉器作坊,顺带接手他的女儿,他同样为玉而生,但他不像他师傅做一辈子让人瞧不起的琢玉工匠,他懂得资本运营,把奇珍斋发扬光大,赢得了“玉王”的称号。可是这样一个在事业上呼风唤雨的人,却把家庭弄得是凌乱不堪,也许是特定时期的结合,他和梁君壁真的没有爱情,只是为了家业,他们是共同利益的载体,所以当战争爆发后,韩子奇义无反顾的抛妻弃子,带走所有的玉器藏品,远走万里英国,留下摇摇欲坠的奇珍斋,还一走就是十年,这样看来他太过薄情寡义。十年战争结束后,口口声声思念家乡的他带着两岁的女儿和所谓的真爱回来了,这个真爱不是别人,而是他妻子的亲妹妹,姐夫和小姨子的故事,多么的无耻啊,面对妻子的责难,又说自己不应该回来,但是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没有办法,不得不回来,作者也真是的,为了维护他的形象,给他塑造了一个在英国事业有成的形象,他不是丧家犬,他是衣锦还乡。但妻子没有办法容忍丈夫出轨,还带了个小女孩,这个小孩的母亲还是自己的亲妹妹,其实我是很能理解奇珍斋那个当初勇敢果决的长女如何变成现在心狠泼辣的主妇的,因为她必须改变。
后来那个小女孩韩新月长大了,亲妈远走他乡,大姨变成了妈妈,她也变成了故事的女主角,一个美丽、单纯、聪明、乐观的女孩,对于这个主角我是不太赞同的,她在故事里除了谈了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没有其他鼓舞人心的事迹,也许和那个年代的张海迪差不多,身残志坚,为了爱情她与病魔抗衡,但最后香消玉殒,让痴情闷骚的北大才子楚雁潮孤独终老,悲情满满。这是让我们相信爱情呢?还是悲叹她的命途多舛呢?
这本书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悲剧,都是求而不得,韩子奇一生为玉,最后藏玉全部充公,梁君壁一生为儿子,儿子却恨他一辈子,姑妈为着心里幻想的丈夫孩子,直到心肌梗塞去世也没见着,新月为了爱情事业,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楚雁潮为了新月,只能孤苦飘零,天星为了家庭,最后亲人全部离去,陈淑彦为了生活,而一切都不过是别人眼中生活的样子。。。
我以为看完此书,我应该会了解穆斯林,了解回族的,但我仍然只知道穆斯林不喝酒,喜欢干净,不与别族通婚,真主是安拉,回族是头戴像厨师白帽似得群体,其他一无所知。而关于宗教的信仰,作者把一切愚蠢和无知都给了梁君壁,但她却是活的最真实,对宗教也是最虔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