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咬牙切齿般想要回武汉。
他的理想大学是武汉大学。
他深爱的姑娘,如武汉大学般那样美丽。
这两个是他高中时的夙愿。
也是他一生的理想。
梅竹第一次的考研,首先败在了决心上,转移、降低目标,也许均削弱了坚持力。
另外是对专业课提不起兴趣,英语、数学、政治都问题不大,他这人唯抓住了考研要感兴趣这一点在心里深信不疑,因此甚至对考上研究生后的学习、毕业问题都提前怀疑了起来。
但他是如此地渴望名牌大学的光环,他喜爱追求美的东西。
所以他综合考虑后,决定结合自己对文学的兴趣,跨专业考研武汉大学文科专业。
无论是哪一个方向他都可以接受,因为他已决定硕博连读。
可这下,他却要十分地担心起自己读了四年的工科大学了。
且不说初试,复试的文学专业课他都要自学完,虽然这倒十分符合他写作的理想。
工科用于赚钱,梅竹失去的东西一定要重新拿回来。
没有年限。
武汉大学写作学研究生,中看不中用,毕业了要想有好一点的工作,还是要考教师编,本科不是本专业,就需要考博才能到好学校。写作学毕业工作堪忧,尽量选文学类的其它方向,不过初试科目一样,都是文学大综合。
就题目设置而言,武大初试题目有两个特点。其一,重基础,作品先行。其二,本校特色。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把握教材,更要注重作品。
1.政治
肖秀荣系列。
重要程度:肖4>肖8>1000题>精讲精练。《命题人讲真题》可有可无。
2.英语
(1)拓词app、《红宝书》。记单词。
(2)黄皮书/《考研真相》。历年英语真题。这两本都有买,个人认为《考研真相》是逐词解析,比较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
(3)《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
3.专业课
文学理论
(1)必读:详细做笔记、看2遍以上,熟记。
①《新编文学理论》(第二版),童庆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2)细读:是“必读”的补充。
①《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重点在古代部分,以及与《新编文学理论》中提及的文论重合的部分。本书较厚,建议边看边做笔记。
②《文心雕龙讲演录》,李建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传统文化讲演录》,李建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截止今年,所有古代文论的题都可以在李建中老师的这三本书(两本讲演录+一本教材)中找到。讲课实录形式,较好理解。
(3)翻阅:可对其中一些观点稍作了解。
①《文学理论新编》(第四版),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据说是之前的指定参考书目,复习时这本书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③《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西方文论研究专题》,陈太胜,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北京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文学理论史》董学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观点建议以李建中老师教材为主,张少康老师这本可以用来加深对某些概念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
(1)必读:
①《中国现代文学》,陈国恩,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中国当代文学》,樊星,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於可训,北京大学出版社。
(2)细读:
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敦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私心认为这本书无论是深度、广度和行文优美上,都是好于《中国现代文学》(陈国恩版)的,可以用来补充陈版不足。而且这本书几乎是考任何学校的必备,由此可见其重要。先看《学习指导》再看教材会更有助于把握教材重点,同时《学习指导》后附的论文节选可作为索引来查找相关文章。
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3)翻阅:
①《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温敦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个人感觉初试时候真的没啥用。
③《心灵的探寻》,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鲁迅作品十五讲》,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看完再次秒变陈思和迷妹,over。
外国文学
(1)细读:
①《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南开大学出版社。
配套习题集:《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五版同步辅导》,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②《外国文学史》(上下卷),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
配套习题集:《外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崇文书局。
③《外国文学》,涂险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2)翻阅:
①《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很适合在复习外国文学的最开始读。
②《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徐葆耕,清华大学出版社。
和上本书重合部分较多,但都很有趣,很好读。
③《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述两本书内容也有重合,比教材更详细。
古代文学
(1)必读:
①《中国古代文学》(上下),陈文新,北京大学出版社。
很应试的一本书。私以为这本书不需要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本身编写就很像笔记,直接拿来背是没有问题的。
(2)细读:
①《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袁行霈。
经典的必备教材,不过这本教材真的很“文学”,所以会比较啰嗦,建议记住其中一些“优美”的表述,同时补充陈版。
②《明清小说名著导读》,陈文新,武汉大学出版社。
今年又有原题在里面。
(3)翻阅:
①《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本古代文学的作品集。
备考总结
01
复习顺序
整体而言,英语宜早不宜迟,政治不宜过早但后期务必加大复习所占时间。专业课复习时间越多越好。
专业课我的复习顺序为:文学原理----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现当代文学。
解释一下这个复习顺序:由于是跨考,文学原理在最先,可以明确都要复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分属什么范畴;西方文学和西方文论在现当代前,是因为现代许多作品深受西方影响,先复习西方有助于理解现当代。
02
复习时间
前期上午和晚上专业课,后期上午政治下午英语晚上专业课。此处上午下午与考研初试时间一致。
03
复习方法
01
思政
前期看一章精讲精练—做对应章节1000题—再看该章精讲精练。后期做1000题、背肖4、8。
Attention:在纸上写答案或者用铅笔写,因为1000题不止用到一次。
02
英语
只做真题不做模拟。
对于每套真题:第一遍卡时间刷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写完后不对答案;第二遍查清楚不认识单词的含义,再把答案写在纸上和第一遍答案对应位置。然后对答案,由此分析错误原因是单词不认识/固定搭配不了解还是语法句子分析的问题。
之后自己翻译一遍文章(完形填空部分把正确答案代入后翻译),再和解析里的原文翻译对比。
03
专业课
专业课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做简单翻阅即可。不需要做笔记,只需要大致了解书中的内容。具体有哪些章节,要掌握哪些知识,把各版本教材浏览一遍选出自己认为最适合作为主干的一本。
第二轮进行纵向史的梳理。大部分教材是以时间为序的,这一轮复习主要也是梳理时间,也即在对每一章节内容重点做笔记的同时,注意把握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情况。
第三轮进行横向梳理。即整理不同专题。包括:①以文体分类的梳理,如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及各阶段代表;②重点常考作品的专题,如古代文学“杜甫”“庄子”专题,从网上搜索相关论文对教材进行补充。
还做过一个题型的整理,分名词解释和简答两部分。但其实似乎是无用的,因为今年又没有名词解释。但是名词解释整理在帮助梳理时间线上仍有很大作用。
就具体科目而言,购买了文研青年总结的历年真题,并分析了出题范围。大体上,古代知识点较固定,现当代和文学理论重点很突出,外国文学最灵活多变。
(1)古代文学:
基本是以记忆陈版教材为主,《明清小说名著导读》这本书很重要。
(2)现当代文学:
作品很重要。就作品重要性而言,古代文学或许可以不怎么读作品,但现当代不能不读作品。
中短篇因为短,看原文即可。
对于长篇小说,我的方法是:先看小说第一章,对小说整体风格有一个直观把握,而后搜索该小说的内容梗概简介,了解小说内容,而后记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
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适合没时间的情况,不完全推荐。尤其是如果本身报考现当代,不想在复试中死的比较惨的话,还是老老实实读作品比较好。
做笔记的话,比较推荐提取并记录“关键词”。笔记尽量简单,便于考前集中背诵和查漏补缺。临考前翻笔记,有模糊的点再去找教材。
(3)外国文学:
在准备考试前,我一本外国文学的书都没读过。因此在准备的时候,是教材和作品同步阅读的,教材也是多本教材一起看的。
具体方法是,先看某一章,找作品,尤其认真阅读作品的“序言”部分。而后将三本教材(郑版、涂版、朱版)该章节全部看一遍,做笔记。一章一章过。做笔记的时候在括号里标注同一人物/作品在不同教材中的不同译名(因为不同版本翻译的名称可能相去甚远,而教材和译本中的名字也可能不一致)。另外外国文学一般长篇小说较多,选择影视化作品了解小说梗概也是可行的。(现当代不推荐因为现当代的影视作品离原文可能相去甚远。)
(4)文学理论:
画知识框架图,提取并记忆关键词。
西方文论一定要做笔记,马本书真的太厚了。
总之武大的文学理论是很基础的(对比武大和北大的教材就可看出),在复习时掌握重点即可。
关于复试
复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专业笔试、外语面试、专业面试。
(我们今年的专业笔试只有两个题目,在两个小时内作答完即可。外语面试没有让我们进行自我介绍,进去以后会让我们抽一道题目,思考一分钟后进行回答,老师根据你的回答再进一步提问,随机性比较大。我们专业的专业面试也是以抽题形式进行的,抽完题目以后给一定的思考时间,觉得可以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作答了。写作学的老师们非常温柔和蔼老师们一直都是温柔地笑着说话,面试时候的氛围非常好。)
复试分三部分:笔试(10%)、面试(15%)、口语(5%)。鉴于我复试三部分都是倒数第一,所以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大概教训就是,好好准备别紧张,多读点儿书做模拟。
英语真的可以提前准备。至少今年现当代复试的英语口语题出现在文研青年之前的推送里。现当代基本考与专业无关的英语,唯一的联系可能是会问你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今年笔试4道题,简答各15,论述各35。关注重点和热点,关注当下文学新现象。
面试是抽题。题目不会让你无话可说,但能说多少说到什么程度就完全看个人了。回答完毕后会根据回答内容随机提问,别给自己挖坑是真的。另外,面试的时候问了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建议现当代各准备两个吧。(我只准备了鲁迅还准备回答《野草》,然而我抽到的题就是谈谈对鲁迅《野草》的理解,于是随机提问中的我只能处于放空状态。)
另外,复试最终拉开的分数差距其实并不很大,所以如果真的对复试很担心的话,让初试尽可能高一点也许会比较稳妥。
最后,感谢考研期间看到的文研青年其他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也希望这篇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每个人的复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所有经验仅供参考。祝大家一切顺利。
最后的最后,放一个我个人在复习中选择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吧。主要是根据本科学校老师的推荐。
《伊利亚特》《奥德赛》,王焕生、罗念生译本。
《神曲》,田德望译本。
《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本。
《堂吉诃德》,董燕生译本。
《莫里哀喜剧六种》李健吾译本。
《失乐园》,朱维之译本。
《少年维特之烦恼》,杨武能译本。
《浮士德》,樊修章译本。
《汤姆·琼斯》,萧乾译本。
《唐璜》,查良铮译本。
巴尔扎克相关作品,傅雷译本。
《死魂灵》,满涛、许庆道译本。
《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本。
《呼啸山庄》,方平译本。
《简·爱》,吴均燮译本。
《红与黑》,罗新璋译本。
雪莱的诗,穆旦译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译本。
《恶之花》,郭宏安译本。
《荒原》,查良铮译本。
《情人》,王道乾译本。
《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本。
《源氏物语》,丰子恺译本。
川端康成作品,叶渭渠译本。
《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