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永远的桃花源

永远的桃花源

作者: 小种子孙秀秀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22:14 被阅读0次
永远的桃花源

读蒋勋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许多不理解的意象也逐渐明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述了那样一个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单纯的世界,美好的世界。我们今天是无法过那样的日子的,因为我们需要太多的东西。可是在这里,人们自己种桑,养蚕,织布,自给自足,已经足够了。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那样一个简朴的生活状态?我们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已经让我们回不了头了。可是,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这“忘”跟“忽”刚好是这样一种状态。你常常会发现你生命中忽然出现的那个最美好的时刻,是因为你之前真有一个忘我的过程,忘记了现实中的东西,只有忘路之远近,把现实物欲追求暂时忘记,才能忽逢桃花林。这个时候,我们会进入到我们的心灵世界,美的东西才会出现,才会释放出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看到山上的一个小洞,里面好像有一点光线,那其实是一个生命开始对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探索。有一个小口,然后透过这个小口,想去窥探一个平常没有接触过的世界,那里有一束幽微的光,吸引你进去,那个小口是我们生命真正要打开的小洞。

“便舍船,从口入”不舍弃,是进不去的。一个东西丢不下就不会有另一个东西。“舍”是“入”的开始,舍了才能进入,而我们背负的东西就是我们的限制。

永远的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别有洞天,不足为外人道也。捕鱼人出来后,想再次找到桃花源,便“处处志之”。一路都在做标记。其实,在他做标记的时候,他也是在忘。当你一直做记号的时候,表示那个东西正在消失,那是精神上的消失,无论怎么做记号都没有用,在你那么想得到它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消失了。

遂迷,不复得路。

当你“忘路之远近”的时候,坦荡的一如清水时,美好的东西会展现出来。但当你“处处志之”的时候,有一些东西反而会让人看不见。

我们常常有“遂迷,不复得路”的状况,所谓迷失,是因为执着了,刻意了,有些东西反而迷失了。

桃花源,是我们心里的乌托邦,一个美好的世界。相信世上有桃花源,相信世上有这样一片美好的天地。它在我们心里,它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创造。

相关文章

  • 桃花源记只是桃花源记

    当学了桃花源记,知道了桃花源这个世外桃源,当回忆起桃花源记,知道了桃花源记只是桃花源记。人间永远有春夏秋冬,只是明...

  • 永远的桃花源

    读蒋勋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许多不理解的意象也逐渐明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述了那样一个世外桃源。“...

  • 远方更神秘吗?

    远方更神秘吗 我们永远都想寻找桃花源 却不知道自己正置身桃花源 也许就在此事此刻 所做的事情 所处的环境 和身边的...

  • 2015.12.17暧昧,遗梦,以及空幻

    即使你是武陵人,即使你去过桃花源,又有什么用呢?桃花源对像你一样平凡的人来说永远只是一场暗恋。 巴黎圣母院中的隐修...

  • 桃花源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也许它只是一个远方,一个不能永远停留的地方。 ———《猫和桃花源》 中学语文课本里,这本...

  • 「记」—我永远的桃花源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的尽头已没有了归处 潮退后的江面不见波澜,也不见了 昔日乘船归来的瓜农 有人从背后靠近 不是熟...

  • 仰望心中的天空,不要迷失在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桃花源中,永远低头走路,抬头察世

  • 浅谈《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桃花源只是桃花源

  • 桃花源

    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 人人心中有个桃花源,人人都梦想去到桃花源,你找到自己的了么? 来,故事里面说故事,她来自昆...

  • 《桃花源记》写作方法初探|一语天然万古新

    世上本无“桃花源”,世人皆爱“桃花源”,世人皆有”桃花源“。 读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觉就会想到我们都耳熟能详的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远的桃花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ky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