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许矛盾在心海里浮沉,慢慢进入视野,需要正视和解决了。
其一状态,我是如何抓住一件事情不放,命其结果完美并要立即有结果的急切,让我坐立不安。对方像带刺的玻璃珠子一样,不可控制,不配合,我无法转移注意力去投入其他任何事。
其实这种时候,自己并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要山穷水尽了。每一刻轻松,都攥在别人手心里。
其二状态,我又是如何做到,左眼定下的目标一会转到右眼就忘了。心急火燎写下的改进或行动计划,写完瞬间就释然了。旁边的时间数字,没有任何魅力引起我行动的动力和着急。
接下来,总会被无关紧要的事吸引。
一切目标和计划渐渐模糊到,仿佛我是一个蓄意来做卧底的娱乐营销号。
一天天,目标和计划每天想起来一遍,次日再忘记一遍。如此重复。
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已经重复无数遍,刻进骨子里的一两件事——甚至成了形式主义。我期待立即有行动,新的调整有效果,而不是最后没行动,只是想想需要改变和行动。
对于自己主导的事,第一种状态,其实是特别好的事。但是自己不怕自己,因此毫无压力,没压力不行动。
对于要从别人那获得结果的事,要两种状态结合,该急该催,就去做好了。同时,能够随时转变注意力,投入并行的事。但是又做不到,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
为什么呢?
对于他人,我大概有一种不能控制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我很容易投诉别人,我难以接受别人犯错误和对自己的不公平——甚至是对方的能力低下导致失败,我都不接受。
而在生活里,会社恐,难以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要求和讨厌的言行,这是另一种恐惧。儿时要在父母面前被看见、被肯定、不能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讨好心态。这可能是社恐的底层原因。又生发出来完全矛盾的两种外在表现。
对于自己,高要求与不自信同时存在——也许本身它们就是一体的。充当自己的帮凶,逃避自律和实施计划的行动。也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外在表现。
相比创造一个成功,我更执着研究真相: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失败有多惨痛——然后找到隐约的方向,动力走到这里就止步了。就像一个哲学家,发现理论就是成功,不需要行动。
所以,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起来那个黑洞体验。找回自己身上的5个部分——
爱
连接
价值
独立自主
自由选择
当5个因素完整归来自己身心,自己不再需要过去,也不需要焦虑来应急了。头脑里生出来一幅画面,自己跟自己拉起来手,站在热潮汹涌的十字路口,却不再彷徨和害怕,很温暖很有力量,不孤单。
所以,我找回来了一部分自己,还有几部分,还没归来?或者还在门口徘徊?
显然,两种状态的存在,说明我并没有完全为自己负责,没有自信主动为自己人生掌舵。
恐惧别人和放纵自己,讨厌别人和要求自己,都是因为自己不能为自己负责,潜意识仍依赖别人负责——即使没有别人。只是理智上要求自己负责。
自己和自己是分裂的,没有合成一体,身心灵统一,所以内驱动力不足,管不了行动。
按照《原则》一书提出来的,遵循以下五步流程来获得成功:
(1)明确你的目标;(2)识别你的问题,并且不容忍你的问题;(3)诊断你的问题,以找出根本原因;(4)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5)践行你的方案。如果你有效地重复上述五步流程,同时找到能弥补你弱点的人,有了他们的帮助,你就会成功。
根本原因:恐惧。
别人才是我真正的驱动力。有压力时,我是一个高效率甚至着急到偏执的人。在别人施加压力时,自己发挥的焦虑和控制,远远大于自己应该发挥的领导力,沟通力,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当压力来自自己的要求时,压力内化不了动力。终于有机会不用证明和讨好他人了。于是轻松逃课。
尝试设计解决方案:
消除恐惧,与外界和解。
让别人参与进来帮助自己。
给自己成长和享受的空间,自己参与进来,放下压力和恐惧。
一切出发点和动力是让自己满意,不是让别人满意——双赢。
因此,展示自己的态度和积极参与,把对方(下属,领导,服务者商家,家人,朋友)放在双赢和团队的定位上,一起推动事情发展。事情结果放在第三位。如果我不邀请他人参与,他人就不在,我邀请,他们才在,他们施加不了恐惧。
双赢和效果,是我要的。在过程和结果中放下压力,反正它不会带来更多好处。
我的目标和计划,不需要证明给自己和他人看。做到了,会让我更加满意和完整,我更多的拥有了自己。做不到,继续探索。
所以,问自己,你还要结果吗?要就开始。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没有人在关注你。
践行设计方案:
看今天的效果。
找到能弥补我弱点的人:
没找到。继续找。
何其自信(图源: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