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关大捷是晚清政府对外作战中取得的罕见胜利,但其结果却备受诟病。我在中学课本里读到的是:我国虽胜犹败,腐朽无能的大清朝又一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当我详细了解整个战争的全过程时,又有了新的认知。
十九世纪,法国侵占越南,打翻了大清国的宗主国地位,而清政府不予承认。于是,法国兵锋直指中国,于1884年8月对清宣战,清朝遂出兵越南,可接连吃了败仗,退守两国交界的镇南关,即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友谊关,法军步步紧逼,情势危急。可清军前线统帅望风而逃,朝廷只得启用已退休在家的老将冯子材,他曾任广西、贵州提督,已年近70岁,但其智勇双全,给法军以迎头痛击。
冯子材先是下令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修造了1500多米长的关前隘,又在两侧山上挖坑道、筑堡垒,然后召开誓师大会,慷慨激扬地说道:“法兵欺我太甚,若再放其入关,我等还有何面目见两广百姓?”随后成立督战队,对逃亡者杀无赦。清军群情激奋,士气大振,可驻扎在越南的法国军队并没有急于来犯,于是,冯子材主动出击。
他派小股部队袭扰对方营地,令法军统领尼格里大为恼怒,1885年3月22日,气急败坏的尼格里亲率1000多人进逼镇南关。敌人凭借强大的火力迅速占领部分要塞,但遭到清军的顽强抵抗,双方进入僵持阶段,都趁着夜色积极调兵遣将,准备第二天展开决战。可当天晚上出现两个戏剧性的插曲,直接决定了战局。
法军的111营负责主攻关前隘,可他们担心晚上遭袭,擅自移防,被尼格里一通训斥后,又连夜回到原驻地,搞得精疲力竭,而且导致运送弹药的补给队找不到接受单位,只得原道返回。另外一路担任偷袭清军的法国小分队,在大山中迷了路,未能抵达原定位置,而自负的尼格里以为他的作战计划天衣无缝,便在23日准时下令全线进攻。
这正中冯子材想打近战的下怀,老将军带领两个儿子率先冲出壕沟,与敌展开肉搏战,众将领亦如猛虎下山般一跃而起,挥舞大刀,勇往直前。法军从来没见过清军能如此勇猛,丢下70多具尸体后溃不成军,逃往越南。冯子材领兵穷追不舍,连克文渊、谅山两城。据法军士兵记载,一支3000人的法国军队竟然被40名清军追杀了10公里,可见当时这些侵略者已成惊弓之鸟,被吓破了胆。
镇南关大捷直接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但清廷却主张“乘胜即收”,下令停战,并签订了《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为何如此呢?一方面是由于法军主力尚存,两国军事实力相差悬殊,长期作战毫无胜算,第二个原因是法国海军攻克了澎湖,随时会侵占台湾,再保越南将因小失大,第三则是因为日本觊觎朝鲜、沙俄对东三省虎视眈眈,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因此,与法国媾和可谓是清廷当时的最优选项,且在谈判过程中,中方代表也十分硬气,驳回了法方的索赔要求,并如愿收回澎湖,而这完全得益于镇南关大捷的功劳。
登上如今的友谊关,青砖城墙依旧,铁桶大炮尚存,只是不见了纷飞的战火,只是听不到震天的喊杀声,而民族英雄冯子材的身形定格成了跃马挥刀的高大铜像,他正凝视着对面异国的一举一动,似是随时准备振臂一呼:“犯我中华者,远近皆诸!”然而,从其苍凉的背影中,我们似乎也读到:国弱难言强汉,说史贵在展全。
2024.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