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坏词。重要事情说三次,坏词坏词坏词。哪怕被人指责“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仍然这么认为。
如果有条件,就把这仨字远远的扔一边去,买东西或者旅游,不要首先考虑性价比,当然也不是紧贵的拿,而是挑自己喜欢的。这是有条件的时候。
物质没条件,欲望又多,纷纷扰扰,就只能性价比了。选当然可以选,但是不能在脑子里把它裱起来,金光闪闪的当做最高价值观。要始终记得,这是无奈之举。
我去海口,租辆车,只是代步几天,所以选普通的日系,早上来送车的司机,电话先约好交车地点,“骑楼老街”的第四停车场。
不料来的时候赶上早高峰堵车,他又不熟悉那个停车场的入口,错过了,只好又绕了一大圈,这就晚了近一个小时,她不停道歉。
其实没关系,我去儋州看苏东坡,他都去世一千年了,也不差一个小时,大家正常交接车辆,她让我买的保险我也买,尽管似乎不大用得着,她可能会挣一点儿中介费,但这些都是枝枝蔓蔓,我不愿放在心上。
顾客追求“性价比”,商家就必须展开激烈竞争,利润低,营业时间加长,于是员工工资就可能被往下压,周末要加班。这就是“卷”。
这些加班的人回到家,变身成顾客,继续追求“性价比”。命运的齿轮,一环套一环的转动。
在一个人人都要比邻居聪明的民族,到头来会发现,大家全特么是傻子,这就是剧场效应。一开始只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其他人纷纷效仿,直到最后你不站起来就看不见舞台。
于是大家都站着看完了演出。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人人都互相嫉恨,认为是他人让自己处于这么悲催的境况。
实情当然不是那样,每个人对自己今天的生活都有贡献。萨特说:他人即是地狱。你就是他人。
什么时候,我们对“性价比”不那么热衷了,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付应该付的钱,而不是认为自己是上帝,东西越便宜越好。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