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常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有一个老人,住在很安静的一处房子里,他很享受这份安静。有一天,来了一群孩子,每天都在外面的草地上踢球,很吵闹,老人很受打扰,希望他们能离开。于是和孩子们说,谢谢你们来踢球给我看,我每天给你们每人1块钱。孩子们很开心地踢球,觉得又能玩又能有钱,真是太美妙了。过了几天,老人说,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了,只能给你们5毛钱;孩子们有点不乐意地踢球。又过了几天,老人说,我没有钱给你们了,但还是希望你们继续踢球给我看。孩子们不愿意了,都走了。许多人看这个故事是感叹老人的老谋深算,而我看的角度是,1块钱买走了孩子们的乐趣和童真,多么可惜啊!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发生,例如,父母们经常用物质的奖励激发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或者用物质的奖励孩子某些行为。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物质没有了,孩子的内心就会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做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爸说只要我考了100分就给我10块钱,当时学校对考了班里前三名的同学也是发奖金的。现在想想,我还挺庆幸自己那时候成绩不好,从没有拿到过这些钱,呵呵。但我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是越来越好,即使在高中、大学学习受挫的时候我对学习的兴趣却是有增无减的,大学毕业之后对学习的感情也越发强烈,我的成绩一直不算拔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可以读完研究生,并且还萌生了读博士的念头,而对于自身专业的学习也从未放弃。回头想想,我从未因为学习而获得任何的物质奖励,可见,物质并不是我学习的动力。从学习中获得的精神抚慰才是我的力比多(能量)。我身边有许多人问我,你的工资是多少?我说我真的没记过,很多朋友以为我收入一定很高,才说这样的话,当我把工资账单拿出来的时候,我通常是收入少的那一方,或者根本多不了几百块。因为我从未把自己的工作价值等同于金钱价值,而要赚更多的钱也不可能在教师的岗位上实现。很多同事常常计算自己的每一次加班的费用、每节课的费用、当他们越说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越难开解和愉快,因为每当觉得金钱和自己的付出不对等的时候,就非常地难受,根本无法体会工作本身的精神价值。
�
物质的奖励也不是不可以,但更多地是孩子需要的物质,并且是他自己努力之后得到的。有一位先生和我分享过一个故事,小的时候收割完水稻之后,妈妈会带他去田里捡拾遗留的稻穗,告诉他,捡到的谷子卖了钱就给他买一只新铅笔,他对这个场景记忆很深,那种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收获的感觉让他很享受。当然,现在孩子的物质丰富,这样的故事很难再呈现,但是道理是一样。现在很多让孩子亲身去体验的活动,例如当服务员、卖报纸等活动体验,我挺认同的。物质的奖励,应该和这件事本身有联系,另外更要关注孩子在事件上得精神收获。
当我们内心可以无条件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其中,当我们因为我做了某件事情就已经觉得很满足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地能把这件事情做得长久。对心理学的学习,10年来,我能一直坚持并不觉得困难(当然客观的阻力是很多的),主要是因为学习的过程就让我感受到充实、踏实、有目标感、有进步感、有幸福感。
作为父母,我努力让孩子在没有任何条件诱惑的环境下就去做他该做得事情;当他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会特地强调他的能力和获得的好的体验;当我给他零食玩具的时候,也只是单纯地给,没有其他附加条件。作为职业人,我更多关注自己专业积累带来的自信和勇气,而不是关注它带来的经济利益.
作者:李惠娟,教育心理学硕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10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