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写的一部自传散文体小说,全书流传下来四卷,散失了两卷。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坎坷愁苦,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虽然它没有一般小说那样的故事情节,却因其特殊的视角、别致的笔触和诗性的语言,百余年来为读者所珍爱,给予极高的评价,甚至把它和《红楼梦》相提并论。
上世纪二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在《校点重印<浮生六记>序》称颂本书的艺术境界:“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沈复的文笔不事雕琢,率真自然,细腻清新,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十分难能可贵。在闺房记乐中,有这样的文字:“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心魄,拥之入账,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对新婚之夜的直接描写,呈现出情丝缠绵的美感。又如写夫妇俩在张士诚王府废园避暑的文字:“时方七月,绿树荫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这些文字清新秀丽,形成十分惊艳的艺术效果。
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韵,表现出空明灵秀的江南情致。它的空明常以一些独特的意象表现出来,如明月、渔火、晚霞、绿荫等。沧浪亭的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已上林稍,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失”。在太湖的万年桥下,“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蟾欲上,渔火满江矣”。陈芸的形象也具有这样的审美意蕴,她的美表现出清水芙蓉般的妩媚:“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尺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纤尘不染的意态仿佛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仿佛凡尘中流淌着的一股清泉。书中对山水园林的描写也显示了空灵的气质,在浪游记快中,作者这样描述西山的夜景:“但见木樨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这虚实相生、空明澄澈的景象,展现出清艳无比的意境和情致。
真情实感、平淡自然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全书恬淡从容,简洁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来,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迹,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记景,都很别致。全书篇幅不长,但内涵颇为丰富,特别是山川风物、街市民巷、节庆民俗的描绘,逼真,生动,如同一幅幅清新明丽的江南风物画卷,使人印象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