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刻有一句:认知你自己。这是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经常看到这个问题,但我从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尝试从行为模式来自我分析。
一、行为模式
我从高中至今20年的经历分析出自己的以下几个行为模式:
1、缺乏独立思考,惧怕权威,不想去费脑子多想想和独立做选择。
儿时到大学毕业之前父母告诉我最多的是好好读书,不用做家务,生活方面基本被父母决定带着走,我对世界的认识很多事来源于书本,这个生活习惯对我影响如此深刻以至于我在很多方面缺乏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行动力,进而形成了多年来的心智模式和人生脚本。
1999年、2003年、2004年、2006年、2013年人生几个重要节点我居然听从了别人意见或看到同学朋友怎么做就怎么做了,自己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没有想过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2、拖延
对工作、学习等费脑细胞和吃力不讨好类的事情,我是能拖就拖。我经常性地到最后截止日期才加班加点地做完事情。尽管我知道这个行为习惯不好,但自己很难改善。知道执行力是如何重要,但自己就是无法做到。“知易行难”的切身体会。
在我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的时机,或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自己的自律性才能有所体现。例如2006年我与好友一起准备了两个月土地估价师考试,每晚都到四川大学教室看书,那算是我工作之后最好的学习状态。最终我们两人一次性考过资格证书,当年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一次性考试合格率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我有一个行为特征,因工作在外地出差的时候,自己的自律性比自己在家里表现要差一些。这反映自己的表现型人格强于进取型人格吧。
3、随遇而安的心态
2年前当我拿到第三家公司的第一月基本工资,我很失望,因为一方面老板并没有如我的想法让我签订入伙协议,工资待遇与我上一家公司的收入相当。我争取了一下但无果。半年后我有了股份,但工资待遇没有调整,我好似没有了勇气争取调整,老板也没有主动问过我。这样的状况持续一年半,我们商讨员工基本工资调整事项时,我才再次主动向老板提出。这一次老板终于回应调整了。
回想起来,我先后到了三家公司,只有在第二家公司谈自己待遇才有一次勇敢,绝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好意思主动与老板们谈待遇和待遇调整的事项。我有些随遇而安的心态,这一方面我还是比较被动型。
二、怎么改变和行动?
1、走出心理舒适区
陈海贤老师在《发展心理学》讲到为什么改变对我们这么难是源于心理舒适区。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我们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心理舒适区是我们最熟悉和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
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心理舒适区带来的最好的好处是控制感。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住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我们重新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那么难。
反思和觉知自己的习惯模式,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观察、分析、选择、行动、验证、反思、调整等系统化思考行动模式,提高改变的有效率。
2、独立意识和独立选择
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好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出各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坚定地投资绝大多数精力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的行为调整才能避免自己不受到他人的影响,让做成的事情更多体现自己的意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