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听课”,听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写作”,加入写作群
12月初的一天,我从文友那里得知,我的小说上架了。我颤抖着手,一个接一个地打开电商平台,果然,那本完稿于三年前的小说,出现在了手机页面上。这距离我重新提笔已经过去四年。
为什么说是重新提笔?对于写作来说,或许我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白。我从小就喜欢写作,小学时代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作文、诗歌。
上大学时,混迹榕树下和搜狐博客。
参加工作后,我变得懒惰,工作以外的时间,就是抱着电脑看剧。跟先生谈恋爱之后,连书都不想看,更别说提笔码字了。
直到2016年9月,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我在家里休产假,无意间刷到汤小小的写作基础班在招生。
也许是跟小小老师有缘,也许是招生海报中的某一句话触动了我,惊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作家梦”,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次在微信上购买了课程。
而正是这次“无意间”的操作,重新打开了我通向“写作”的大门。回首这四年,我有一些感想。
1
平时写一点无病呻吟的散文对我来说并不是难题,但新媒体写作,我完全一窍不通。
在小小老师班上,从标题的取法,到文章的架构,再到素材的分类、积累、整合都有详细的讲解。
我试着用小小老师的方法,写了几篇典型的新媒体结构的文章,没想到,有一篇竟然被选中,发表在小小老师的公众号上。
在小小老师班上的21天,我学会了根据逻辑关系建立文章的结构,写作的文字要接地气而不要堆砌辞藻,还养成了每天写作的习惯,即便只写100字。结营之后,我断断续续也写了一些新媒体文,但都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几次投稿被拒之后,我都快死心了。
这个时候,我跟小小老师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聊天,最后发现自己还是相对比较擅长传统文体的写作,小小老师建议我还是先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入手。
有舍才有得。我暂时放弃了新媒体文的写作,开始写散文和诗歌。很快,我的作品在一些公众号上发表,并受邀签约。
去年,在编辑老师的引荐下,我加入了当地作协。
2
签约平台后,我每月会按时交稿,基本都是一次过审,有几次还获得了平台当月最佳。
有一天,平台的编辑老师问我,平时写不写小说,于是我把自己原先写的几篇短篇给老师发了过去,有古风也有校园小清新的,有刑侦悬疑也有家长里短。
没过多久,编辑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策划了一个系列小说,需要10位作者写出10部长篇,想推荐我试试。
我一口答应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留给我写大纲和人物小传的时间不到一周,根据主题,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资料,在提交的前一天,完成了两部大纲和人物小传的撰写。
2017年初,我的大纲通过初审,同时跟平台签下了出版协议。经过几次修改,才最终成稿。
到现在,许多人说我好厉害,出书了。我都会说:我只是运气好一点。
确实,我只是运气好一点,抓住了机会。
去年,平台又策划了系列小说,我的大纲和样章再次通过审核,这就意味着,我的第二部小说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纸质书的形式出现。
3
今年9月,我在职研究生毕业。一下子空闲下来,有了时间阅读,也有了时间输出。
在读《自卑与超越》的时候,我感触颇深,写了一篇读后感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没想到还收到了读者的打赏,在朋友圈也引发了朋友们的讨论。
我试着写书评,并且报名了小小老师的书评、影评、人物写作班。小小老师越发精干和漂亮,连华老师还是那么幽默风趣,苏沫老师又细心温婉。有了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抱团前行,21天我一共提交8篇作业,并且被评为优秀学员。
趁热打铁,我又报名了点评提高班。然后在已经久不运营百家号上更新书评,昨天开通了原创,迫不及待加入了汤小小写作商学院的MCN。
接下来,我会尝试写一下其他的文体,在原来擅长的方向精进,在新的方向探索,挖掘更多潜力。
这四年,走得并不算顺畅。被毙掉的稿子远远超过发表的数量。
支撑我前行的,是心中那份对写作的热爱。我也曾怀疑自己,无数次想要放弃,仿佛就是单恋许久想要放手一般。每每这时,总有曾经结伴的文友给我加油。
再回首,满怀感激。
愿我们永远怀揣梦想,永远热爱。时光从不负坚持,梦想从不在远方。
作者介绍:章岩,汤小小点评提高班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