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崎村观感

作者: 陈旭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11:00 被阅读0次

    盛夏时节,我们文促会几位同仁应邀到西崎村考察,康美镇江宣委派车接我们到村部。此行目的是挖掘历史文化,提供可用素材。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崎村偏僻落后、闭塞贫穷,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十几年前,经过村前的疏港大道开通,西崎村得交通的便利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富美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获得福建古村落的荣誉称号,因此,各级领导和客人常来参观访问。

    江宣委和村委许先生带我们参观村庄,并作了介绍。我们先参观许姓祠堂余谋堂,祠堂建筑主座为双排柱三开间,中间天井,两边的过水回廊连接前后开间,寓意承前启后,这是乡村祠堂的基本格局。据记载,西崎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从诏安县外凤村分衍到东山岛开宗立祠,至今大约二百来年。对东山岛上的众多乡村来说,西崎村建村较迟,文化底蕴较浅。

    东山乡村建设的共同特点是向村外发展,有能力的村民舍弃原来在村中的老屋旧厝,在村边择地兴建楼房。久而久之,村中成片老房子没人居住,而外围出现成片的别墅区,形成空心村现象,这也是乡村治理的重点。

    江宣委带我们参观治理后的老旧片区,几乎每条巷道、每座废弃破房子、每处空地都被认真整修过,而且被赋予不同主题。比如,旧宅基地经过平整,竖立青铜钟架,悬挂铜钟,寓意警钟长鸣。在钟架铸刻不同字体的“廉”,打造成廉政区。有的利用空地摆放舢板模型,在墙壁上描绘海上捕鱼的各种捕捞形式。有的把废墟加以利用,保留残垣破壁,通过硬化处理,设计成儿时玩乐的记忆景观。而在大榕树旁边的一座石头房子,准备布置成民俗馆。这样的布局,既把廉政教育放在现场,时时警醒,又把已经逝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新唤醒,让下一代记住乡愁。

    村中有一户人家长期在厦门发展,他们利用新潮的设计理念,把老家大院改建成漂亮的乡村民宿。外观与周围保持格调一致,而内部装饰却凸显时尚元素,无形中提升了村庄的人文品质。在村庄西北坡地有一口八角大井,井壁由石条垒砌而成。石板井栏镌刻五角星、“团结井”“一九七七年五月”等字样。当年,西崎村发生严重干旱,无水饮用,驻红山部队用军车送来饮用水。同时,部队官兵挖掘这口水井送给西崎村,此后,村民饮用井水,一直到安装自来水,团结井才完成历史使命。这是东山岛军民鱼水情谊的生动实例,也印证了当年西崎村民生活的困难状况。

    西崎村北靠狮山,面对疏港大道,地理条件优越。村庄沿山坡而建,规模不大,只有800多人。一条环村水泥道把村庄环绕一圈,沿途大多数都是漂亮的三四层楼房。在村后东北处,有一家农家乐排挡,以窑鸡、炖鸭和海鲜闻名,吸引了不少客人,我和朋友曾经专程来吃过几次。这里是登上狮山的入口,宽阔的石阶步道,两边树木摇曳,奇石耸立。几年前,政协委员到西崎村视察,大家登上狮山,站在山顶眺望,北面和东面山坡,专门规划为公墓区,那是铜陵人墓葬地。山坡下的海湾即白塘澳,连接烟波渺远的东山湾。视野以南,村庄道路,阡陌纵横,一派生机勃勃的烟火人间。

    西崎村以许姓为主,村委许先生说,以前西崎村穷,是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他用手比划着大约一米的宽度,让我们理解只有狭窄的小路和外界相通。确实,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如果疏港大道没有开通,从西崎村到西铜大道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与西崎村类似的,还有城垵、钱岗、康美、古港等许多村庄,都远离交通要道。古人为什么把村庄建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呢?

    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后查阅资料。原来,古代东山岛上交通共有三条古道,也称为官道。一条从铜山沿着现在的西铜大道,经西埔到前楼镇的长山尾渡口,过渡连接诏安官道。另一条即现在陈城经西埔到八尺门,过渡连接云霄官道。这两条官道的交汇处在西埔,铜山可以经西埔中转到达八尺门。清代以前,西埔只是地名,并非村庄。康熙三十七年(1698)设西埔圩,圩期三六九日。人们从四面八方到圩赶集,有的定居经商,有的择地务农,渐渐地西埔圩发展成为西埔圩村。

    第三条官道位于东山岛北部,自铜山城起,经过城垵、西崎、钱岗、康美、古港,越港西村海滩,经过前坑洞村到达八尺门渡口,过渡连接云霄官道。这条官道早已荒废,现在多数人不知道。但是在明清时代,它是铜山通往大陆最重要的官道。首先,和经西埔中转的官道相比更为便捷,节省了不少路程。其次,路面平坦,方便行走。经过西埔的官道当中有东沈岭、南埔岭、尖山岭、坑北岭等,古代修路不易,路面大多没有降坡,过岭犹如爬山,非常辛苦。第三,这条官道沿途有古港渡、港西渡和前何赤山渡,在帆船时代,这些渡口的运输货物通过官道分输到城镇和乡村,而沿途村庄依赖官道和渡口发展起来。

    当年,许氏先祖来到西崎的时候,选择开基的地段是前临官道,后有靠山的好地方,不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交通不便的偏僻之地。西崎村东与城垵村接壤,西与钱岗村毗邻。城垵村的李氏和佘氏早在明初洪武年间就开基了,钱岗村孙氏先祖于永乐年间从诏安寨口村迁徙过来开基。而西崎许氏先祖直到清代嘉庆年间才从诏安迁徙过来,此时,城垵村和钱岗村已经存在了将近四百年了。在土地私有制的古代,许氏先祖能够从两村之间获取大片土地,作为开宗立祠的栖息之地,其经营能力非同一般。

    我听好友高先生介绍,自古以来,铜陵高氏与西崎许氏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从前,高氏宗亲曾经在西崎村购买许多土地,出租给人耕种,收取田租。高氏一世祖和二世祖的坟墓就葬在狮山东侧,后来一些高氏宗亲过世,坟墓也葬在那边。西崎许氏和铜陵高氏的互动往来,说明古代的西崎村并不闭塞。

    或许可以推测,西崎村因有古官道,对外交通便利,发展比较平稳。后来官道荒废了,才导致人们理解的交通不便,由此造成了闭塞和贫穷。那么,官道什么时候荒废呢?查阅民国《东山县志》,没有这条官道的记载,说明官道在此之前已经不存在了。九四版《东山县志》把它作为古道记载,但没有详细说明。

    民国十三年(1924),海军驻东山办事处向百姓募款派工,修建了从城关经西埔到八尺门的公路。民国十五年(1926),晋江一位华侨来东山开设“振兴汽车公司”。从城关至西埔,西埔至前何开始通行汽车。汽车公路的开通,应该是导致北边官道逐渐荒废的主要原因。

    因为历史的原因,西崎村的相关史料没有保留下来,连族谱也在文革时期丢失了,这使得文化挖掘变得相当困难。现在,我们选取不同角度,考察道路交通对村庄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把握村庄大致的发展脉络,也是对西崎村历史文化的有益补充。

                             2022070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崎村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zu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