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太湖之滨的无锡,我曾去过两次,拈花湾 、鼋头渚、灵山胜境等地也曾到此一游。今天从一篇文章中了解到,无锡有个叫“惠山祠堂群“那里秘藏着江南文化的根与魂。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cf795b18f450fd7a.jpg)
在无锡惠山脚下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上曾出现过150多座祠堂;保存至今的祠堂仍有近百座;连遗址在内多达118座;这片祠堂建筑群,无论规模、数量、种类,都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一直以来江南古镇,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逸,小桥流水,适合修身养性和安静读书。然而,在惠山古镇,并非只有这些轻盈灵秀的外表,文人骚客的多情浪漫,更有承载着千年文明,厚重文化的历史积淀、人文情怀。
祠堂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在那里不仅记录了家族绵延的信息密码,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种家族的“根文化”在机理上与“国”是密不可分,所谓“家国同构”,从“格物致知”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文化和国文化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惠山脚下,这些祠堂祀主中,有100多位历史名人,帝王将相,高官显爵,清官廉吏到忠诚义士,历代名贤,文人墨客,仅宰相、尚书、御史就不下二三十人,将军、巡抚、州县官员更是为数众多。如创立勾吴古国的江南始祖泰伯;战国时期封吴的楚相春申君黄歇;宋相司马光,王丹,范仲淹,李刚;明代兵部尚书于谦,东林才俊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清代吏部尚书嵇曾筠、工部尚书嵇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e5850ff05dbe5a38.jpg)
从兴盛到沉寂,从沉寂而复生的古镇祠堂,文脉绵长,蕴藉深厚,早已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构成。翻开祠堂中家族传承至今的谱牒家训,“爱敬诚善、忠孝仁德、礼义廉耻”,始终是其最重要的内涵。无论是在治家睦邻,还是教化修身,治学济世方面,都值得探究和传承。
所以说,惠山祠堂群是一个江南文化的秘藏地,家族文化就是这片土地的“根文化”。它散发着厚重和久远的气息,成为维系一代又一代家族后裔的精神纽带。往大里说,祠堂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一脉血传,永不断裂,更不可放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19034569/e2b3f668bc62894f.jpg)
2022年8月6日夜写于央誉。
注:参考江苏地方志总(200)期,《问道惠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