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践行工具卡是下面这个:
45纠正前先连接孩子犯了错,有时候问题比较严重,父母脾气一上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
更有的时候,全家人一起上阵来围攻,爸爸训完,妈妈训,妈妈话音还没落,爷爷奶奶也来帮腔。(尽管有时候帮腔的调子更像是护短)
当我们需要拒绝孩子的一个要求时,往往也是义正言辞的口吻,唯恐立场不够坚定。
在中国家庭里普遍流行的红脸白脸,更反映了家长们“必要的时候,一定不要给孩子好脸色”的观点。
以上种种,看似合情合理,效果如何呢?
关于被责骂,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个童年的记忆,是这样的:
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吧,有一次,我们家来客人了,饭菜做好,我乐颠颠地帮忙端菜上桌。
平时的话,一般都是一手端一个盘子,那一次,我突然心血来潮,学着妈妈的样子,两手各拿一个盘子,中间还用两手的无名指、小指合力夹着一个。
我小心翼翼地又带着一些得意,三个盘子稳稳地放到了餐桌上,正等着被夸的时候,爸爸一声吼,说的具体内容我忘了,总之就是不能那样做,盘子会掉地上的,菜会撒出来的!
可想而知了,我当时的情绪状态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做成一件事的得意洋洋地巅峰跌倒了被全盘否定的谷底。不服气的我还顶了嘴,但是气场显然占弱势。并没有做错什么,还帮了忙,却得来那样的横加指责,让我难过得不行,独自跑到卧室继续伤心落泪,那餐饭都没吃。
现在回头看,暂且不说我的行为根本不需要被纠正,爸爸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即使发生了又何妨呢?更可怕的是,他上来就批评的做法,让我瞬间恍如走进了敌军的阵营。
如果他能明白,如果他觉察到了我当时的情绪状态,先肯定一下,然后再提醒,表示他的担忧,我肯定不至于那么伤心。
那件事情都过去二十多年了,至今仍然记忆尤深,当时的悲痛之深可想而知。然而换个角度来看,那样的事情又不值一提,因为好多家庭都上演过类似的剧情。
所以,类似那样的记忆,以及大家习对那样的做法以为常的认知,也正是让我走进家庭教育领域最直接的动因。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到我那样粗暴、隐形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