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智能互联网的时代,社交通讯、电商购物等各类APP应运而生,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用更加普遍,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加便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也给不良APP带来了可乘之机,通过APP违法违规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甚至通过买卖个人信息进行牟利,引发了侵犯隐私、骚扰电话、财产损失等困扰,侵害人们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我们不仅要问,不良APP的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边界在哪?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民法典》在人格权编第六章,设专章作了具体规定,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让个人信息保护的定义更加清晰全面,让民事权利体系更加完备,加上原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实现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立体保护,科学完备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对不良APP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加治理,坚决予以打击。
第一,APP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各类APP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必须严格遵守《民法典》《刑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做好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保护工作,不得泄露,防范相关风险。
第二,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加大发现力度、曝光力度。不可否认,识别不良APP需要相关专业性的机构加以鉴别、认定。一方面,网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性协会要提供免费技术工具,指导中小企业开展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自评估,防范排查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可以实行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制度,开展认证证书和标识发放,建立持续动态的认证跟踪机制。此外,还需要定期公布涉嫌违规违法侵害用户权益的典型案例,公示APP “黑名单”,向用户提供比较权威的参考。
第三,用户要提高警惕性,明显具有虚假宣传类内容的APP,坚决予以抵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四,打击不良APP,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从严治理、源头治理。应用商店要加强审核,堵住技术漏洞,把严入口关,不符合安全标准者不得进入市场。让APP运营者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是法律强制性规定,违法违规者将可能面临着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约谈、警告、下架、罚款,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予以更有力的惩罚,对违法违规者予以警示,形成有效震慑。
对不良APP零容忍的态度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4202738/4a9dbe7832bab4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