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9年参加的高考,时隔24年后再一次正式坐进考场,亦多可喜,亦多可悲。
这是我“自找”的,当得知我要参加这一场教资考试,大家愕然,觉得“多此一举”。但是我坚持。
坚持和90后、00后一起考试,考大家不以为意的心理辅导教师教资,是因为我需要“逼一逼”自己,虽然考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已经有几年了,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眼看一晃一年,一晃再一年,如此下去,连最后一点“功夫”都荒废了。
另外,我也要想用这场考试来“试一试”自己是不是已经“老朽”了。虽然记了也会忘,忘了再来记,但是整个过程下来,还算正常。看到试卷,我知道我还是学了很多东西。
7月10日咨询报名,直到7月底七七八八地翻了一遍书,8月6日开始看教学视频,正式开始准备。8月25日开学之后,基本上只能保证每天做一套选择题。直到9月11日报了一个冲刺班,开始突击了两天,然后就上了战场。
坐在考场上,我的注意力全在试卷上,倒是没有那种老考生赶考栖栖遑遑的感觉。只是对于时间分配,没有把握。当发现自己一个主观题就用去20分钟,还有1000字的作文在等着自己时,心里有些着慌,于是开始一路快马加鞭。还好,虽然字写得很丑,但是紧赶慢赶,终于全部完成。
听说过一个老考生的故事:广东顺德有个老秀才黄章,参加1699年乡试的时候,已经102岁了,重孙子都有了。他是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黄章在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让他的曾孙扶着他入场。
“百岁观场”是自我调侃,还是难舍执念?我想他也说不清吧。
但是,对于我而言,不管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我想都“不虚此行”。
最大的影响是日记断更,作息不规律,还有长胖了3斤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