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诗三百首(273-1)

唐诗三百首(273-1)

作者: 上德若谷的学习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2-18 14:34 被阅读0次

    石鼓歌

    唐 -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题解与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与保护之情。诗中所写的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为我国珍贵的古代文物。诗人以他特有的文学家、史学家的敏感,看到它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意义,并奔走呼号,希望朝迁予以重视。诗中还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就其诗来看,无论是赞美,还是讽刺,目的不过是强调保存和研究石鼓及石鼓文的重要意义,认为它是难得的“至宝”,应该从那荒郊野地运回,留在太学,以供“诸生讲解得切磋”,免遭日晒雨淋,童敲火牛砺角,行其“日销月铄就埋没。”因此作歌大声呼吁,希望朝廷重视,圣恩荣准。然而其中却发泄了不秒牢骚,这不仅有对“中朝大官”和“陋儒”的讽刺,连“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也表示了不满。此诗主要针对朝廷不能爱护这样极为珍贵的文物,从而发出的或许还有更为深一层的感慨。诗人在描绘石鼓文书法的妙处时,运用了多种比喻,进行淋漓尽致的渲染,颇有感染力。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石鼓文系中国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为;韩愈以为周宣王时所为。在朝廷眼中,它们不过是几块长满苔藓的破烂玩意,因此其遭遇自难与郡国之所出鼎彝相提并论了。韩愈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写下长诗《石鼓歌》。

    诗人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三百首(27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de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