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你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作者: 大力133338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0:56 被阅读346次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的真的是真实的吗?

    一个人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可是我要告诉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颜色,而只是物体反射的光波不同而已,这个您相信吗?我们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还有很多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比如红外线,我们根本是看不到的。可能更让您接受不了的是,不同的人对于光波的感受度可能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的绿色,可能跟别人眼中的绿色根本不是一回事。

    同样的道理,听觉也是如此。我们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比16赫兹低的次生,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大象能发出10Hz左右的声波,即次声波,所以人是听不到大象的声音的。

    同样,不同的人对于听觉的感受性也不同。

    张秀丽| 你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同一件事物,没有两个人的描述是完全相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

    由此,我们对感觉下了一个定义:

    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65岁的纽约人乔纳森,车祸后导致乔纳森的大脑中处理色彩信息的那一块区域受到了损伤,所有的事物在他眼中都是单调的黑白。他的视觉永远保持了缺失的状态。乔纳森变成了一个“夜行人”,他在晚上外出旅游和工作并与其他喜欢在夜晚活动的人交往。

    乔纳森的经济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直接体验这个世界,而是通过一系列我们称之为过滤器的感觉来体验的。你的大脑需要感觉系统将外部世界的刺激转化为他能够理解的神经信号。基于此,感觉具有三个属性:

    1 换能:将刺激转变成感觉

    2 感觉适应: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

    3 阈限:感觉的界限。一个人的绝对阈限并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我们的头脑清醒程度和生理状况而持续变化。

    根据感觉的这三个属性,我突然意识到,感觉的可怕。

    张秀丽| 你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比如:当一个女士因为老公出轨前来咨询时,我发现:首次发现老公出轨的女性表现与经常发现老公出轨的女性表现不同。

    如果我们把老公的出轨作为一个刺激,首次发现老公出轨的女性,在换能的过程中,做出的反应不同。

    在这一刺激下,有的女性感受到的是失望,有的感受到的是愤怒,而有的人感受到的是绝望。

    时间一长,老婆对于老公出轨这一事件就有了适应性。强烈的情绪往往已经淡化,取而代之不是老公出轨事件,而是如何应对这一事件。或许这就是感觉的适应性。

    而不同的女性对老公出轨这一刺激的感受性不同。有的女性发现老公与别的女性暧昧就开始做出反应,而有的女性,直到别人告诉自己老公出轨了,她还是不相信。感觉阈限值越大,感受性越差。

    我们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老公还是那个老公,出轨一直在发生,为什么之前和之后女性对于老公的感受不同?

    用布莱克说的一句话就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你感知到的,即是存在的。它一直都在,只是看您能不能感知到而已。

    部分内容选自以下这本书:

    张秀丽| 你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秀丽| 你看到的,不见得是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f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