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某一章这样说过:“无论在这些林立的招牌下城市包含或隐藏着什么,当你离开塔玛拉时,你都不会了解她的真实面貌“。
我想“塔玛拉”在这里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换成东京、伦敦、台湾、香港、巴黎……任何一座城市。
相比于那些向往游遍全世界的文艺青年,我是一个不那么热衷旅游的人,
第一当然是因为我穷,真的很穷…..
第二是因为我懒,真的很懒……
但最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七八天或者十来天的旅程,并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城市的面貌,我们就像是一群行走在冰面上的人,快速地走到对岸,永远看不到冰层下面真实的情况。
回来后记得什么呢?大多数人只是记得那个城市一些“符号化”的东西,
符号化的美食,符号化的景点,符号化的场所,走着符号化地旅游轨迹……
我们到每一个景点拍几张美照,发到朋友圈证明我来过;
我们打卡所有网红美食,然后回去大肆传播;
我们用眼睛看到很多林立的招牌,然后一闪而过……
我们记下了很多“名称”,美食名称,景点名称,街道名称,商圈名称,然后谈论起来就像个“当地人”一样如数家珍……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眼”快速地记录,但去很少有人在用“心”仔细地观察。
旅行的目的是放松,可在旅途中我看到的大多数人却也是像平时一样匆忙,
急匆匆赶往每一个景点,一窝蜂钻进一家购物店,然后又像溃散的队伍一样四散而去,包括我自己。
有时我会觉得城市其实有那么一点狡猾, 游人想看到什么,它就给你看什么,你看到的只是化了妆的它,而真实的它却躲在背后跟你玩着捉迷藏,你真的要很用心才能找到它…..但大家都那么急,怎么用心呢?
就像我这次台湾之旅,我极力地避免着这种旅行团参观式的旅游,
但每天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匆忙赶往下一个景点的模式之中,
太鲁阁、七星潭、西门町、夜市……拍照、合影、匆匆离去。
或许是因为人总是很容易随大流,或许更根本的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恐惧和焦虑,我们总怕错过些什么,总怕不能证明自己,总觉得时间有限,要尽全力抓住所有东西,但最后谁都没有抓住真正的它。
我说了,城市很狡猾,在旅途中,很多时候不是你主导着它走,而是它在领着你走。
“喂,下一步该去那了”它指着那边说,然后你顺从地跟着它的指引;
“喂,算了,我想到那边看看啊”,我掉转头走向不同的方向;
就这样,在这次台湾行旅中我总算碰到了那么一两个惊喜,带回了一些值得珍藏的记忆……
幸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