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飞快地跑到我身边,仰起小脸道:“妈妈,我不该那样跟你说话,对不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二分钟前,我让她不要踢有钉子的木板,免得脚被扎。她倔强的回嘴:“就不听你的。”
可能我说她时表情严厉,声音厉害,小小的她起了逆反之心。
我心里湧起一阵,老娘还管不了你了,更强大的想要压制、控制她。
我有点像负气的道:“行,管不了,我也不要你了。”
樊登讲过,不要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孩子会产生不安全感。
可我也是个冲动的妈,一言不和,就文武全上,连带威胁。
甚至有种用这种方法让她知道不听话的后果。
可是聪明的她,很快就悟过来了。她问我,还给不给她买吹泡泡的了。
我说:“既然都不听我的话了,我还有必要给你买吗?”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这种反应和临场应变能力,当妈的我真是自叹不如。
回到家,她把泡泡器给弄折了,我说:“等爸爸回来给她修先放起来,免得她把水不小心倒了,就没有玩的了”。
她却不愿意说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她要争取自己的权利,把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想法去处理。
我瞬间对女儿这种谈判的能力,要自己掌控事情的想法很佩服。
女儿4岁半,是一个会看人脸色说话做事的人。我常鼓励她,让她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说错了也没事。一直以来,感觉没有多大的改进。
今天她这样对我说时,我心里还挺感动的。
当父母的不一定就是权威,不是就要说一不二。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时,我们应该停下来倾听,如果我们做错了,我们就要对孩子说‘对不起’,我们要去改正,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如果她的想法有偏颇时,我们应该耐心的给她分析、讲解。
她的小小心灵,有时能理解我们意想不到的很多道理。她常常能带给我们惊喜。
今天,她在外面跟小朋友玩时,不认识好几个的姐姐玩她的泡泡器,玩了一会儿,她想要回来,她对姐姐说:“你玩好了,现在可以还给我了吗?”
她愿意跟小朋友分享,但也不勉强自己,会提出要求要回自己的东西。
她的愿意分享、自主能力让我很欣慰,都是当年的我不具备。我从小是个不会拒绝、不会争取,害怕争执的人,常眼睁睁看着自己东西被人抢走,无能为力而哭。
我不希望女儿像我当年一样无望难过。
人常说,人缺那样,就会在意那样。
所以我从小就刻意培养她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她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把我的想法告诉她,经常表达对她的爱。
而女儿是一个从小就很会说话的宝贝。现在也很乐意表达她的爱,动不动就说“妈妈,我爱你,爱你爱到心里去”。
都说小朋友们都依恋着父母,其实,到现在真正的是父母在依恋他们。
他们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内心变得更柔软,处事越来越趋于平和。当我们有时伤心、难过时,他们一句暖暖的安慰,让我们瞬间扫除了内心的阴霾。
当我们骂她,吼她,甚至打她后。她转身后,依然笑着扑在你怀里,忘记刚才一切的不快。他们原谅你所做的一切。
他们是来让我们修炼的。修炼的内心平和,对人对事对物对己,宽容、包容、忍耐,对每个人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你就是一个小天使。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