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些贫困山区劳动人民生活窘迫的画面,对那些不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或者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他们心里更多的是怜悯,是同情,和一些想帮助那些人的善意,他们并不懂农村的生活,他们并不懂农村人心里的想法。我是地地道道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虽然毕业后离开农村出来工作,但是小时候经历过的一切农村生活场景和体验,已深深的植入心里。
这次家有宴席又回家了,见到很多小时候见过的叔叔阿姨。记得小时候,去别人家吃宴席的时候,有一道菜总会特别吃香,就是花生米,每个席桌上,其他菜可能有剩,可是装花生的碗一定是空的,因为都被大人们装起来了,你一勺我一勺,用空的烟盒或者一张纸叠起来装,他们舍不得浪费,更舍不得吃,都是带回去给家里的小孩吃。时隔20来年,又一次坐到农村的宴席上,花生米仍然是那么抢手的一道菜,不一样的是不像小时候不够分,会互相谦让着,装花生的东西也换成一次性杯子了;吃饭的时候,叔叔阿姨们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照顾,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那个小姑娘,有菜上来就要夹到我碗里,还细心的问我有没有夹不到的,有没有想吃的,让我多吃点,句句温暖、关怀、贴心的话语,和小时候一模一样。虽然他们老了,虽然我长大了,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变好了,可是他们朴实又诚挚的心意,仍像土地一样踏实而深沉。
饭吃了差不多,开了一个蛋糕,年轻人都不吃蛋糕,反而是老人家都想尝尝,那么大的蛋糕他们说是第一次见,没吃过蛋糕,一人切一大块,好些爷爷奶奶都要了两块,拿个方便袋子装着,说要带回去吃。
宴席结束,人都散了,住县里的开车回了,爷爷奶奶们都走路回去。走路回去6、7公里的路程,他们就一步一步慢慢走,正巧爸爸开车回去山里,半路碰到一个村里的爷爷,他驼着背,手里托着一块蛋糕走在路边,爸爸叫他上来,他说怕弄脏车,叫了几次才上来。天气很冷,一早出门走路来吃酒,吃完酒再走路回山里,现在的我们恐怕都不愿意再走这么远的路,更别说走这么远就为了去送礼,一块我们毫不在意的蛋糕,平时有朋友生日,都只是吃几口,大部分都浪费,老人家却是拿着一小块蛋糕走几公里带回家。
我们不懂他们那一辈的想法和生活。他们普通平凡,可是他们真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