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幼幼集成》卷二·非搐二条论并方附(内容总结)

《幼幼集成》卷二·非搐二条论并方附(内容总结)

作者: 莲心如斯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22:50 被阅读0次

非搐,是儿科所说的慢惊风、慢脾风。

一、传统儿科论述慢惊风

儿科有种说法,急惊风传变成慢惊风,慢惊风变成慢脾风。慢脾风是纯阴之证。但是慢脾风也有虚热,常常便秘、痰多、出气不顺,被误认为实热,便乱用巴、黄或脑、麝凉药下痰通便、通窍。导致阴气更盛,阳气更弱。所幸不死成了这病。

这病还有个名字叫虚风,因为吐泻时间长,风邪入肠,就一直拉,脸色黄,脾气脱亡,元气亏损,接着发热,就是慢脾风。这不一定都是急惊风传变成的。男孩子因为泻得的就重,女孩因为吐得的就重。表现为面青舌短,头低眼合,吐舌咬牙,声音沉小,睡中摇头,四肢微搐,冷而不收;身体有冷有热,痰涎凝滞,神志昏迷,沉沉喜睡。逐风则无风可逐,疗惊则无惊可疗,乃至重之候,十难救一二也。

治法大要∶生胃养脾,回阳益志,镇心定魄,化痰顺气。如果眼半开半合,手足不冷,二便涩滞,这是还有阳证,须温和化痰理气,不能够马上用回阳药,但是也不可以因为是阳证就用清凉的药。这只是虚火往来,表现得像阳证罢了。

二、作者对慢脾风的看法。

我认为这些说法自相矛盾,错误百出:

1.不能说是阳证。

(1)眼半开半合,叫做昏睡露睛。是脾胃两伤,衰败到极点的表现,不是还有精神。

(2)手脚是全身阳气的根本,四季都应该温和。现在表现为手脚不冷,说明身体还有的阳气,没有达到阳亡。

(3)二便涩滞,是气血伤败,大肠缺少津液,不能滋润大便让它传送下来,不是实热引起的便秘。

2.治疗要立刻补救阳气。

由上可知,所说的这些慢脾风的热,不过是纯阴之表现,真阳被逼,不能保存,浮越肌表,散漫无归,顷刻就会绝亡,要马上急救元气,不让它竭绝。(“凡小儿有热,阳浮作热,阴极发躁,一概称为阳火。今慢脾之热,无非纯阴之证,真阳被逼,不能保存,浮越肌表,散漫无归,亡在倾刻,即急为收摄敛纳,犹虑不及,而反谓之阳证,必欲其口鼻无气,两眼不开,四肢冰雪,二便长流,始可谓之阴证乎!”)

作者的观点很明了:慢脾风是纯阴之证,不能用寒凉药坠痰通便,要立刻补救阳气。护脾胃,温阳,养气血。)

予故于此等之证,以非搐名之。

三、夏禹铸的看法

1.世人所说的慢惊,我认为是慢证。

病因:大多是大病之后形成的,庸医一看见病好了,就不防守病邪的去路,或者是起病初误用发汗误用坠下的药,吐泻时间长了,因此成了慢证,和急相反,也是因为父母怠慢的原因。

称名之因:有眼翻手搐的惊状。

症状剖析:“属脾,脾败故眼皮不能紧合,而睡则露睛;虚则脾失元气,故两目无神而漂泛;脾败则枯涎无统,故凝滞咽喉而有牵锯之声;手足为脾胃所司,脾胃败,故四肢厥冷;虚必生寒,寒则大便泻青而小便清利。便知为慢脾之候。

治疗:忌“或推或拿或火”,否则是落井下石。

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炮姜,或理中汤加附子。

小结:“慢惊慢脾,一皆竭绝之证,而疗惊祛风、除痰解热之治,毫不可用,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幼幼集成》卷二·非搐二条论并方附(内容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ov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