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最终取得了外交胜利。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蔺相如接连升官,地位高过了大将廉颇,廉颇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及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多向解读1】
1.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试想,如果蔺相如没有忍让,将相和又怎么会成为佳话美谈?
2.双赢的智慧。在秦廷上,蔺相如竟敢怒叱秦王,侮辱臣,这是何等英勇!可是,面对廉颇,贵为上卿的蔺相如竟然引车避匿,这又是何等窝囊!然而,正是蔺相如的主动退让感动了廉颇,迎来了将相和的局面。其实蔺相如的让,又何尝不是一种争?他既争得了国家的强盛,又争得了个人高风亮节的美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3.关键时刻,需要冷静与智慧。凭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上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关键时刻,他冷静思考,做出智慧的让步,最后将相和,共图国之大业。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和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的门客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的虎狼之人,我都敢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难道我就单独害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抛在脑后啊!此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被蔺相如宽广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十分惭愧。于是廉颇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并真诚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您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条,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