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石溪凫图》也是马远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通过山崖下一角的描绘,很生动地表现出了冬天已经过去,“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江南景色。
这幅画在构图上,也是采用马远经典的居于一角的方式,所绘内容集中在画面左上方,形成了一条对角线。
梅石溪凫图我们看画面上,明明左侧和上半部分都是巨石,可是画面并不觉得压迫,反而有一种清灵,自在的感觉。
那么,画家是怎么化解这份沉重压抑的呢?
首先看画面上方,画家只是勾勒出巨石的轮廓,左上方用略淡的墨表现石头的部分结构,其余都被雾气笼罩着。
雾气弥漫,如梦似幻,自然多了清逸之感。
而“瘦硬如屈铁”的梅枝,枝上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柔和了石头的坚硬疏离感。
左侧的巨石,上方以浓墨渲染,好像托住了上方的山石一般。
巨石的脚下,还安排了一堆小石块,体积虽小,用重墨染就,呈尖的三角形,好像一种很大的力量向上托举。
画家在山石的布置上,也是花费了精巧的心思的。
巨石上,水岸边,稀疏的散落着一些小苔点。
也许是小植物,也许是小青苔,也许是小蜗牛也说不定。总之,它们轻轻巧巧地落在石上,像一串串小音符,奏出轻快的音乐。
这些都弱化了山石的硬朗。
再看水面上,一群野鸭正在水中自在悠游。
梅石溪凫图·局部最前面的两只,大概是一对青年鸭,它们躲到一边,正在亲亲热热甜甜蜜蜜中。
紧随其后的,是一只年轻妈妈鸭,领着自己的几个小宝宝。
这几只小鸭子有的在妈妈身前,看向水中,应该在寻找食物;有的爬在妈妈的背上,看向后面;有的伸着两个幼嫩的翅膀努力地练习飞翔。
再往后,是一只更年长些的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少年鸭前行。
这一左一右两位少年鸭明显安静了许多,围着母亲或清理这羽毛,或静静地游动。
一只落到后面的少年鸭延水面逍遥地飞来,母亲听到动静,回头注视着他。
一群野鸭,不同年龄,不同姿态,细看则充满了温馨与情感,可见画家平时对它们的细心观察。
水面上的涟漪,动感柔软,增添了画面的飘逸之美。
这幅画的尺寸并不大,全画高26.7cm,宽28.6cm,绢本设色,属于山水与花鸟相结合的小品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