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但是完全没有学习的意愿,即使领导已经放话鞭策自己还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没有动力、更无行动,两天一夜的雨一直下,今天在家窝了一整天,下雨天真是堕落...
【1】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最近看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语言很质朴,有人说是秀恩爱秀家庭的絮絮叨叨,确实也是,但是质朴的感人,明明是浅显易懂的文字却总是读不快,而每一个字刻画的场景就像是一帧帧生动的生活场景,几次自己想要哭出来...跟当下流行的那种鸡汤文、励志文读起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钱瑗去世前五天还在践行一家三口的约定,从自己的角度去写自己的父亲、母亲,自己的家庭生活,后来因身体不行而搁笔从此终止了,读到这感觉眼泪都出来了。感慨钱瑗第一任丈夫的英年早逝、也感慨钱瑗在文革中帮助一个老太太而给自己带来了第二段姻缘,但是最终钱瑗却被病魔带走...还好虽然生活各种波折但钱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还好他们仨终于团聚了...
看书的过程中杨绛夫妇带给自己很多的震撼,一个星期不看书就觉得自己白活了是杨绛先生一生践行的,无论身处异国还是文革还是怎样艰苦的环境里,夫妇两始终坚持读书,并且以工作为乐趣,政治、时事、战争都不曾阻止夫妻两求知和工作。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也在这对夫妇身上体现的明显,清华聘任的波折反映了夫妻两的傲骨,同时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更彰显着他们的淡泊名利。
还震撼于夫妻两的相濡以沫、相知相伴。夫妻大都是相伴的,但是灵魂伴侣总归是少数,前几天看文章就有人曾把婚姻比作四种层次,有的是道德、有的是欲望、有的是道德欲望,但是鲜有人能做到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教授这般的灵魂伴侣。钱老先生一辈子就像个少爷般靠着杨绛的打理、一辈子分不清左右脚、60岁才学会划火柴,杨绛一生包容着钱老先生的孩子气和任性,他们于彼此是发自内心的爱和维护,从不做彼此的差评师,每一个优点都被放大的闪闪发光,不足也被小心呵护~一辈子相濡以沫,真正的灵魂伴侣....
因为读这本感人的家事记载和回忆,我几乎翻遍了百度上的人物简介和相关报道,以求自己对于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多一点的了解更多一点敬仰,大师就是大师,即使逝者已去依旧活在我们心中...
【2】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我曾经加入过“趁早”社群,但是因为当时加了好几个社群不久便退了。我知道潇洒姐也是因为“趁早”社群,后来也知道了趁早有一系列的产品,我知道效率手册,但不是很懂。
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潇洒姐的这本《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了解了潇洒姐的成长史、创业史、还有趁早品牌的由来,但是最震撼的还是潇洒姐看到自己姐姐、姐夫的记事本那段,那震撼大概和当时的潇洒姐一样,原来真的有人努力到这样全力以赴、目标清晰,按着自己的人生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了进去,看他们的人生是看剧本般的梦幻和现实交错,从来不曾想有人会优秀到这般清晰和自制...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对于人生计划的顿悟和思考,或许我也应该买一本效率手册写起,把自己的所想和目标记下来,然后踏踏实实看他们照进现实....
【3】真正的气场不是咄咄逼人
周六去参加了好友的婚礼,最后在婚宴桌上见到了好友传说中的的女强人上司,端庄的样子和我的想象不是很一致,看上去很年轻,山东女孩的大骨架,说话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一直都是平易近人的样子。相比之下我想起了自己的领导,女领导不算女强人,但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气场永远都是一副势力且咄咄逼人的样子,弄得大家很多时候懈于回应,说起话来不舒服,不像这个女领导淡然地聊着自己的事业、聊着自己饭后即将奔赴发过访问洽谈...我们那位永远是一副做了什么唯恐天下不知、待人总是势力区别对待,实力不足为了镇场永远都是咄咄逼人的语气...
不是要说领导如何不好,只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位恬淡女强人的风格,没有盛气凌人、没有咄咄逼人,无论是说话还是自身的气场都让人舒服...我也明白了真正的气场强大不是威严震慑而是如沐春风但又润物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