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杨坤diss《惊雷》这件事已经在网络上发酵有一段时间了,几番争论之后,杨坤在直播中再次公开呛声MC六道:
“《惊雷》要是能当成一种音乐形式的话,那它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毒品,那毒品,你说它存在是合理的吗?”
第一次直播时,杨坤说《惊雷》是“低俗”,这个词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很多维护者认为:你杨坤不喜欢可以绕开,没必要上前踩一脚。
第二次直播,杨坤用了“音乐毒品”这个词,就非常的准确形象。被定义为“音乐毒品”,那它就势必会让一部分人上瘾,奉为佳品,误以为是好东西,但其实它对大众的基本审美是一种致命的慢性摧残。
杨坤最后甚至直接点名喊话:“兄弟,你不应该叫六道,你应该叫岔道,你把我们所有人的审美带到了岔道上。你相信我,五个月后,《惊雷》也没了,你也没了。”
02
既然瓜越吃越大,那另一边的当事人MC六道这几天都是怎样回应的呢?
在杨坤第一次直播批评《惊雷》是“低俗”、“恶心”之后,MC六道很快就公开回应杨坤。但在其本人貌似和缓的态度下,暗藏着的那种藐视和轻蔑的嚣张气焰实在让人不舒服,话里话外满是嘲讽杨坤的口吻,言下之意就是在说:
你杨坤任何一首歌曲都没我的《惊雷》火,你压根就没资格评论我。我现在和颜悦色是给你留脸呢,识相点就用你的影响力赶快给我正名、道歉,然后再也别过来碍眼,以后咱们各玩各的。另外,下次你看不上别人之前,记得先照照镜子。
这才叫飘了,吃二两鸡毛掸子就以为自己能化蝶了?还妄想插翅飞~呸!
先不说他对一位华语乐坛出道20多年的前辈有没有尊敬之情,光是从他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上就已经输得一败涂地了。
而在音乐人成学迅下场之后,事态立刻发生了180°突变。
成学迅先是实锤控告MC六道剽窃他的伴奏《姑娘跟我走》,随后MC六道就在直播间态度极其恶劣地辱骂成学迅,但没过几天又突然出来态度极其诚恳地公开道歉,乞求成学迅和广大网友原谅。
本来他第一次攻击成学迅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用暴躁掩盖心虚。而这次的道歉,看似态度诚恳,双手合十,一脸乖巧,但我想大家看过完整版的道歉视频之后都能感觉出来,MC六道依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他只是对“事实败露”之后的心虚低头了,对网络舆论的一边倒低头了,对自己未来的主播生涯低头了。
要是真能悔过认错,成学讯第一次cue他时他就应该识相点认错了,毕竟风口浪尖,毕竟证据确凿,哪能第一次说成学讯是“精神病,往边儿靠一靠”,没过三天就道歉说“老师好,请原谅我MC六道”。
看舆论搬不过来就见风使舵?挺大个人了,明天下不下雨不知道,自己偷没偷东西还能不记得吗?
03
喊麦文化被定义为“低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央视此前曾三次点名批评MC天佑等一众低俗主播是“网络垃圾”。之后又受到某位“AKA刀枪不入”的Rapper那首“小麋鹿”所影响(因歌词过于淫秽露骨且涉嫌暴力和毒品),导致事件持续发酵,致使整个嘻哈圈被封禁。
这次的公众文化事件发生之后,新京报也公开点名批评,并且就是用MC六道回击杨坤的话回应他:“音乐不分高低贵贱,但分经典和糟粕。”
讲究!
MC六道第一次回击杨坤时,先入为主地把喊麦定义为音乐,引起了很多普通民众和音乐爱好者的不满,有人说他这是偷换概念,但其实他自己都概念不清,喊麦到底应该算是什么表演形式。
把自己标榜为Singer、Rapper,但这种表演形式,他充其量就是个Reader。借用于谦的一段包袱说:“你这玩意儿,但凡能跟艺术沾点边的也就快板。”
况且他自己在道歉视频里也承认:“我们只是把词做出来,网上随便找一个DJ去喊,换一个DJ也能喊,只是喊麦词不变。”
杨坤说《惊雷》不叫歌儿,说错了吗?不管别人怎么想,至少MC六道都已经承认这不叫歌儿了,那其他人还争辩个什么劲儿呢?
04
李宗盛曾说:“听众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如今的歌曲质量,创作者也很清楚如今听众的需求,他们只想挣快钱,创造出许多粗制滥造的歌曲,我为这些现象感到非常的可悲,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流。”
网络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以平等的身份在公众面前展示才华,但百花齐放不代表可以黑白颠倒,百家争鸣也不等于可以藏污纳垢。
一段文化的形成是那个时代中每个人选择的结果,什么样的审美就会诞生什么样的文化。那么当文化畸形时,就势必需要有人站出来警示大众,悬崖勒马。
他或许会受到多数人的攻击,或许会受到少数人的诋毁,但他做的都是正确的事。大众此时是选择醒悟还是选择继续深陷,这将会是每个人在时代节点上的一道必答题。
此次事件,杨坤只是告诉我们粑粑不能吃,但非要有一小撮人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不是他们的错,是他们的审美观念注定了他们会选择什么作为爱好,这是时代的悲哀。
这种甚嚣尘上的恶臭之风如果始终没有人站出来阻止,那在未来的不久,我们或许也会成为那个被畸形审美观念所侵蚀大脑的人,每天吃着屎一样的“精神食粮”,然后还在和别人伸着大拇指,发自肺腑地说“真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