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日行动3:家有个小孩儿很虚幻

千日行动3:家有个小孩儿很虚幻

作者: 羽宙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06:59 被阅读2次

三岁的儿子,常说很奇怪的话。

我问,你好朋友是谁?他答,多多啊。

我问,多多是谁啊?他答,多多就是多多啊。

我说,可是你身边没有叫多多的小朋友啊。

他弄个什么东西贴到耳朵上装作打电话说,多多,来吧,嗯,快点。

有时他会惊慌失措,跑来拽我的胳膊,妈妈,妈妈,你快来,飘窗上一个人。

吓得我心里堵一下腿都软了,什么人?

外星人。

更有尴尬的时候。

他问老师,你会变成骷髅吗?

类似的事情很多。

一度,我很担心,这娃到底怎么了,胡诌八扯,这么虚幻,这要严重了说,不会是精神分裂吧。

我认为我的担心有道理,我的想法是对的,甚至,我为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因小见大而感动。

可读了雨果奖得主南希·克雷斯的一些文章后,我差点呼自己大嘴巴子,为自己的无知、愚蠢和自以为是。

南希·克雷斯说,孩子需要幻想文学,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那些讲述并不“真实的”事情的故事。

在这些“不真实”的故事中,孩子得到以下东西:

001 让孩子不那么孤单。

成年人往往低估了孩子的孤独感。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他们无法掌控的所在,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时候出门,到什么地方玩,什么时候睡,都是大人决定的。也许他们会信任那些帮他们说了算的大人,但孩子知道,他们跟大人不一样,甚至能意识到跟大一些的孩子也不一样,因为大人和大一些的孩子有自主权。

一个孩子,无论多受关爱,都只能感受到与他相似的同龄人,而且感到孤独。

可当孩子把自己投入到一个故事中时,他就不再孤单了。故事里有其他的人,有动物有怪兽还有外星人,而且情节有趣,险境重重。孩子懂得故事中角色的想法和情感,甚至孩子就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那个人,他在故事的字里行间拥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英国电影剧作家威廉·尼克尔森说:“我们通过阅读迩知道我们不是孤单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002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味

海盗、女巫、会说话的动物,其实孩子们都知道这些事情不是真的,但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这些不真实又真实无比,比孩子身边的任何事情都要真实,因为他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海盗,觉得女巫要对他施魔法,会说话的动物是他无比贴心的-朋友。

这样想象的时候,他们就在经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

从那些不真实的故事中,孩子们也了解了现实。他们知道外星人、骷髅和大妖怪不是现实存在的,但包含这些角色的故事中传达出的诸如勇敢、善良、智慧等,都铭刻在孩子的头脑中。

003 为孩子提供情感宣泄口

按照期望,孩子要无条件服从父母,但是,孩子还能反抗女巫、海盗或者什么其他邪恶的故事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部分是被社会所接受的,而虚幻的东西,才能接纳那些不被社会接受的部分,让人得以成为完整的自我。

同时,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当孩子脱离开日常生活,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时,他们的视野已经得到拓展,心智中有了更多空间去容纳不同的、多元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存在方式,进而更能接纳多元的生活方式,包容不同的人。

其实,我担心的不该是孩子,而是我自己,我竟然只读真实、实用文学。我为自己“为什么要读那些从没发生过的不真实的事情”的功利想法感到羞愧。

我该反省,为什么没有读一读《住在货运车厢里的孩子们》,不去看看《爱丽丝奇境漫游记》,不用心体味《金银岛》呢?

丈夫不止一次跟我说,某部幻想小说带着他走过了高中、大学,影响了他很多的决定。

有位老师跟我说,小说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塑造。

我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甚至差点阻碍孩子去品味、享受那种美好。

如果说,实用文学是在“术”方面对人进行培训,那么,那些“没有真实发生过”的文学,就是对人进行“道”的引导。

一个生命,应该是“道”“术”结合的。“道”让人稳定又灵动,是人的内核,“术”不过是枝叶方面的装饰和搭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翻看孩子的书架,庆幸的是,多为“虚幻”的引导,诸如色彩、音符、心绪、情感、得失等抽象事物的有趣呈现。而不是学数、认生字、读拼音、看单词的实用图书。

我想,还好我没有愚蠢的过于离谱。

当孩子再次提起他那位好朋友多多时,我也希望他能坐着笤帚接着多多一起去探险;当他跟我说飘窗上有个外星人时,我不再愚蠢地说“吓死我了”,还能跟那那位外星人搭讪几句……

孩子临睡时,又要求:“妈妈,再说说你小时候的事。”

我不再只讲弟弟逃学,哥哥养鸽子,奶奶送我上车,被鹅拧,踩上蛇、拿着绳子拴树上打悠悠的事了,还跟他“胡诌”了一顿,我是怎么骑在一只黑底白点的独耳朵巨型猫的尾巴上,去探索鸟笼子、鱼缸和老鼠洞的。

我发现,孩子笑得比平时更开心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太投入,竟然不想闭眼睡觉了,哎。

相关文章

  • 千日行动3:家有个小孩儿很虚幻

    三岁的儿子,常说很奇怪的话。 我问,你好朋友是谁?他答,多多啊。 我问,多多是谁啊?他答,多多就是多多啊。 我说,...

  • 家有千日好

    ​ ​ 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寒假结束在昨天,爸爸骑着电动车送我上公交车。很奇怪,那一刻没有往日离家时的伤感。在...

  • 教育游戏触动情感3个方法

    教育游戏在触动玩家情感方面,有3个常用的3个方法。 1、实时反馈。只要有行动,马上就有反馈,使得玩家有操控感。 2...

  • 花开千日别样红

    俗话说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可是有一种花 花期很长 能开千日 常开不败 人称此花叫千日红 千日红很耐热 不怕高...

  • 除了行动,其他都是虚幻

    想法容易完美 ,行动容易笨拙。再完美的想法总是虚幻的,再笨拙的行动也是实在的。除了行动没有别的方法改变。 前篇说过...

  • 虚幻爱情,真实行动

    “灵魂”很可能是毒鸡汤,人由外在、行动(心理的外在映射)构成。 人说先搞事业才有爱:一是物质需要的迫不得已,二是这...

  • 带着星儿去旅行

    家有星儿(自闭症孩子),生活中看似很自然的事也会成为令父母为难的大事,例如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 骥恒(昵称小孩儿...

  • 童年快乐的游戏(上)——我的邻居(12)

    那时,巷子上空经常回荡的一句话是:谁家有小孩儿,赶快出来玩儿;谁家有毛驴,赶快借我骑。 孩子,家家有,毛驴,谁家也...

  • 我的千日行动

    001 什么是我的千日行动? 每日输出不少于600字发布于公众号。持续1000天。我来做这件事。 002 为什么千...

  • 当小孩儿不容易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儿的无忧无虑。其实当小孩儿也并不是很容易。 在大人的眼中,我们总是不会长大。其实,我们小孩儿也很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日行动3:家有个小孩儿很虚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vd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