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听音乐的少女
有时候我会想,即使肉体是受束缚的,我的灵魂也属于自由。
这一年,我想过很多,关于自己,关于家人,关于爱情与未来。
很多人都在这样的关口,有一种与社会不能接洽的悲伤感,我们变得没有激情,没有特殊的欢喜,特别的悲伤。
一切都随着成长变得理所当然,当一个人对他曾经厌弃的世俗能够接受时,他也许已经走得太远,走得太累了。
我记得这些年,我一直在行走。
从泉州,到漳洲,到厦门,到上海、杭州、台南、屏东、彰化、高雄,台北,到芳草碧连天的内蒙,到苍凉的风孤独地席卷黄沙的敦煌、到天若水,水似天的青海、到碧海蓝天的三亚、到繁华喧嚣的深圳、澳门、香港,直至异国他乡……
有人问,这就是你的追求吗?你追求什么?
我在旅行中寻找自我。路在脚下,有路就去走。
我开始不再思前想后,封闭思想的出口。
一个人的真心话只有两种结局:说出去,被无关紧要的人泄露。
什么也不说,让它们死在心里。
二十几岁的身体,我不愿它腐朽在世俗的眼光里;二十几岁的灵魂,我也不舍它被囚禁在咄咄逼人的催促中。

我开始看哲学,这是一个无底洞。从我开始接触尼采和他的一切时,我发现我的心里只有这个伟大的男人和他的世界。
尽管我们拖着雉嫩的躯壳,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们的思想能够异于他人?
我们都应该勇敢无畏,我爱你,所以我才哭泣。
尼采如是说。
他爱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却无法容忍他另类的爱与表达。
他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先驱,而他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一种毁灭。
过去的日子里我在做什么?我所做的一切,值得吗?
当尼采在魏玛弥留之际,他握着哭泣的妹妹的手说:“你为什么哭泣呢?我们难道不幸福吗?”
那一刻我的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为什么,难道我们为了自己活着,不幸福吗?
请永远活在完整的,全体的美中。人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美。
如果你为生活而累,告诉自己你在为自己而活,不要对自己说丧气的话,请活在完整的,全体的美中。
犹记得2010的最后,静静听着钢琴曲,看着书,和三五朋友在一起喝咖啡,谈文学、艺术,还有生活。那时候,我们是那么年轻,烦恼却一件又一件找上门来,一个个你必须、你应该、你只能,像框架一样束缚着年轻的身体,让它变得失去生气,变得和所有过来人一样,麻木不仁。
忙忙碌碌的工作,让我们有多久,没能还自己一个空白,好好的回味,做一个思考者?
很感谢这些年和我一起跋山涉水的朋友,你们就像是我压在舌根的一块糖,不轻易品尝,决不愿吐出。
没有你们,我将是多么的孤独。

人生的态度有很多种,最佳的是:以游戏人生的心态,从世俗超脱出去,却能认真地对待一切值得付出的人和事。
能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的人,电视上播的都是他,报纸上到处有他的名字,这样的人,只存在于世界的小小角落罢了。
但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成为这类人。
尼采20岁那一年,漂泊无依的他在书店无意间看到了叔本华的一本哲学著作,那书上说:“一个人所发现的真理,或者他投射到某个幽暗地方的光芒,总有一天会打动另一个思考者,令他感动。欣喜,给他安慰。似乎他所说的一切全是为了这个人,这正如那些和我们相近的灵魂在人生的荒漠里曾经对我们述说,安慰过我们一样。”
20岁那年的我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无意间遇见了尼采,受了深深的感染,就像当年他遇到他一样。

我们用所谓的不适应为借口,逃避着现实的打击。不愿意长大,不承认自己早已到了该独自面对的时刻了。我们都在做梦。
我一直觉得,如果每天早上读一遍《圣经. 马太福音》,再读尼采是一件极其讽刺的事。基督的十字架在这个倔强的男人面前丧失了力量,尼采没有上帝,没有父亲,没有情人,没有朋友。他获得的每一根支柱都来自自己。他从不屈服,绝不认输。
而我做不到,以我的知识与能力,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只能追求活着,有质量的活着。我何其不是把生活奉献给幻象的人?在这个充满着不可思议事件的年代,我潜心于文字当中,随时准备老去。
有时候会想,活着吧,就那样活下去。为什么要思考那么多?为什么要探索所谓的道路?你一个区区女子能做什么?再怎么超脱出去,你还是得乖乖服从于生活、工作,家庭。跪着在国骂声中混那口粥喝。
有时候一个人知道太多了解太多反而不幸。他想要超脱出去,获得社会与时代所不能给的,最后,却死在胡同里,永远出不来。
没有物质,精神何在?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基督教的第二圣经,最完美的神学与哲学的结合体。我读得很无力。
耶稣是唯一一位明明知道你有罪,还为你去送死的人。他不是舍我其谁,他是走投无路。
他替我们流血牺牲,祈求天父饶恕人子的罪,告诫我们学着宽容与爱。他给我们那么多,最后把他钉上十字架的,还是我们。
千百年来,人类的历史无一例外,因为我们必须活下去。无论作为何种存在,即使到死的那一天都找不到生命的出口,我们还是会过完这一生。
我们平庸,总有人会是我们的反面,去探寻真理的究竟。
那些人的精神是我心中明媚一处,时时提点我不要被世俗彻底同化。
时明时暗,我见犹怜。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nMPOtHpZUzJt7CYvZKh65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