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有网友说:“我清华毕业,却依然很自卑”—— 为什么努力又优秀的人,也会被自卑的阴影笼罩?
这句话背后的心酸与挣扎,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更为普遍。 因为大家都一样处在一个要“优秀”的大环境中。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优秀,总是有人能够在你最擅长的部分轻松超越你。
这时候,在外部这种追求卓越环境下,身处其中,个体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比较和自我怀疑中。无论取得多少成就,都难以获得持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因为总有更高的山峰需要攀登,总有更强的对手需要超越。
一、因何自卑?
阿德勒心理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阿德勒指出:自卑感并非源于客观事实,而是源于我们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解释,源于我们追求优越感的“目的”。
换句话说,“清华毕业”只是一个标签,它本身并不会带来自卑或自信。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如何解读这个标签,以及我们赋予它怎样的意义。
一些人将标签视为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害怕失败,害怕辜负期望,于是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依然活在「还不够好」的恐惧中。
一些人则将标签与自我价值捆绑在一起,认为只有不断取得成就,才能获得认可和爱,于是陷入永无止境的自我苛求,即使站在了山顶,也依然看不到风景。
他们并非不优秀,而是被“追求认可”的目标所绑架,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中,无法正视真实的自我。
二、如何走出这种怪圈?
阿德勒的答案是:课题分离与自我接纳。
课题分离: 认清“他人的课题”与“自己的课题”,不必为了满足所有人的期待而活,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自我接纳: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相信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即使没有「清华毕业」的光环,也值得被爱与尊重。
真正的自信,并非来自外在的标签,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从容。 当我们不再将自我价值寄托于外在的评价,而是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追求,就能摆脱自卑的枷锁,活出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