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对于徐庶的整体描述比较简单。当然了,正史《三国志》中更加简单,正史中都没有单独的传记。
《演义》里对于徐庶是这样说的,说他是经水镜先生推荐来到了刘备帐下。然后帮刘备出主意。和曹操打过几仗,还胜了。
于是曹操就琢磨,这个刘备,在历次和我的交手中,每次不是扔下老婆跑,就是扔下老婆孩子跑,怎么这回这么强了。于是调查了一下,结果一调查发现,刘备手下竟然有一个比较牛的谋士叫单福(这是因为徐庶的妈还以曹操控制的地盘下,他不敢用真名),但曹操还是知道了他叫徐庶,于是就抓了徐庶的妈,然后伪照了书信,让徐庶来曹营效力。徐庶一看。老娘很重要啊,于是就辞别了刘备,来到了曹操这里。
在他向刘备辞别时,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就来了个三请诸葛亮。然后成就了一段佳话。而徐庶呢,在三国演义里,给他编出来了一个成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果然,徐庶在曹营也没有出什么主意,再后来,到了边境当地方官,就没有下文。
那么在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呢?曹操为什么又只是挖走了徐庶,而没想着挖诸葛亮呢。
实际上,在正史中,可能要让大家有些许的失望了。徐庶竟然是自己去曹操那边的。
话说刘备在官渡之战的战前,投靠了刘表。然后刘备就发现了徐庶这样一个他认为还不错的人才。但是徐庶中间给刘备出过什么主意呢,史书没有记录,或者说少有记录。行军打仗,战略后勤的主意一个没有,给刘备出的唯一的一个主意就是和刘备说,他有一个朋友,叫诸葛亮,青年才俊,也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并且,能力应该在我徐庶之上,你要不要去见见啊。
刘备一听。行啊,你让他来吧。结果徐庶说,不行,这是个高人,你不能直接这么叫他来的,得去请。于是刘备就多次去和诸葛亮见面聊天谈心,谈形势,谈人生,谈理想,最后终于获得了诸葛亮的认可,于是。诸葛亮也来到了刘备的帐下。
就在刘备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刘表死了,曹操趁机南下,后来发动了赤壁之战。
曹操率大军杀来的时候,由于刘备军事调度的失误。刘备当时只带着少量的兵马和十万百姓向南跑。结果被曹操追上,打散了刘备的队伍。
刘备,诸葛亮,徐庶等人骑马跑了,张飞带着十几个人断后,赵云在乱军中冲杀,保护着刘禅和甘夫人冲出乱军找到刘备。
这个时候,徐庶发现,自己的老娘没跟着自己出来。是混在十万百姓里,被曹操掳了去。
徐庶于是慌了,他和刘备说:我现在心烦意乱,看样子也没法再和刘备共谋事业了,我准备去找我的老娘了。于是,徐庶拜别了刘备,主动去到了曹操那边。
后来,他就成了曹操手下的谋士。
至于曹操为什么不挖诸葛亮。一是诸葛亮的父母已死,没有什么可以抓的把柄。二是在当时,诸葛亮虽然在荆州有一点点名气,但只能算是个青年才俊,也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也没有什么表现突出的地方,曹操根本就不在意的,就算诸葛亮投了曹操,曹操也不一定会重用。因为曹操手下的谋士太多了,或者说当时已经有大量的有突出能力的谋士在曹操身边了。
徐庶后来在曹操身边确实也没出什么太多的主意,所以官做的也不高。
赤壁之战过后二十年,那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打听到了徐庶的消息,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石韬在荆州时,和徐庶,诸葛亮等人关系不错,几个的能力互相都比较认可)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