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文| 微光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富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时而是富贵,时而是“我”,随着富贵败家、被抓壮丁、享受家的温情,承受残酷的现实,随着”我“旁观,目睹富贵怀着美好希望,也目睹他因希望被剥夺后的冰冷。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富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富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如一杯茶,最初的欣喜,中味的苦涩,以及后味的回味。
活着,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活着,也是件无比艰辛的事。
虽然艰辛,活着还是吸引着我们每个人。渴望活着,渴望温情,那是伴随着富贵的一生、融进骨血、连结着身体一部分的东西,甚至比吃的用的还重要,打断骨头连着筋。余华灵巧地转动着笔尖,一次又一次将福贵的生活推进巷口拐角。每一次,以为富贵将会重新开始生活时,命运却拐了个弯,跳起了舞。上帝为富贵关上了门,却又给他打开一扇窗,或许这是生活给他的补偿吧。直到我尾随着福贵,走在那条洒满了盐的路上,触碰到他那几乎僵直的脊背,我才明白所谓生命的常态便是那些突然间就横在面前的碎石子。它害你摔了一跤流了血却提醒着你,你还活着。
富贵的温情给了富贵——一头牛,一头老牛,一头富贵在屠夫手下买来的老牛,他们相依相伴,互不分离,就像是家珍、有庆、凤霞和二喜都还没有离开时那样相伴。而富贵这个吃喝嫖赌的人,却依旧好好地活着,也艰难的活着。
温情便是这样,当你成了活着的全部,剩下的便全是美好与温情。当所有的温情,以惨烈的方式抽离,留下富贵一个人,孤单一人,没有温暖与人生的盼望,年纪也大了,又能活多久呢?可富贵活了很久,与他那头相依为命的老牛。
“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活着》
在经历了生生死死这样的事之后,富贵或许也已经明白,人能到这世上走的这一遭就足够了。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兜兜转转,即便抓的再紧也总是免不了会从指缝里溜走。一路颤颤巍巍地走来,富贵经历了亡家丧妻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和一头老牛做了伴。
没有人剥夺富贵的温情,至少余华的笔触下,给了富贵一个朋友,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却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这就是命运。
时光的年轮转得飞快,没有人能抗拒岁月的流转,活着就像一贴毒药,没有人活得够,越来越多的人警醒自己,与其被外界的事物束缚困惑,消耗光阴,不如多一点顺其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
活着,有毒。却,甘之如饴,甘心慢慢被它麻痹。
因为活着,才能够分一点心去顾虑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便是——活着。
活着,有毒。
往期文章:
《遇见你,真好》
《信任是做出来的》
《行动是纪念最好的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