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

作者: 罗汉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22:50 被阅读8次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7月1日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取代驻港英军接管香港防务。百年悲欢,今朝了却,香港市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全国人民普天同庆,扬眉吐气。

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它标志着近代中国经历的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

2005年初秋,我应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主办方的邀请因而有机会到了就连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居功至伟的邓公想去而未能如愿以偿的“东方之珠”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深圳滞留等待从罗湖桥过关的当天夜晚,特区成立之初就“孔雀东南飞”的四川人、现在深圳已经站住脚跟的同伴的朋友在某个海鲜酒楼设宴款待了我们两位不速之客。

深圳,因小渔村旁一条田间深水沟而得名,又因“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而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一系列的振聋发聩、鼓舞人心的口号激励下,如今,这里已经建设成了一座依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造访深圳尚需“特别通行证”,过关仍要严加盘查;如今再度光临时,从皇岗机场到市区却是畅通无阻,仅此即可体现出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的“大气”与“从容”。除了夏天炎热的气候让我这个怕热的胖子我受不了外,我是非常喜欢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的。

罗湖口岸,它联结着深圳和香港,是中国人流量最大的陆路出入境口岸。

我们随长龙似的人流依次缓慢地通过了手续烦多的边检站,然后搭上了开往香港铜锣湾的列车,几经辗转来到了地处繁华闹市的皇后大道东的一家大酒店里报到下榻。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三天会议、近200名与会代表的吃、住、行经费,除每位代表象征性地交纳了区区50美元会务费以外,均由香港孔教学院大包大揽了。这对于一个物价指数奇高的国际大都市中的一个社会组织来说,付出的辛劳和代价无疑是巨大的。如此急公好义的善举,我想内地的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或许都是不愿意“好大喜功”地承办这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学术研讨会的。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富有”的标志不应该仅仅只是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更在于人文素养的逐渐提高。

在此,我不得不提及汤恩佳先生。早年间,他所创办的“佳成染料公司”,因待人至诚,重义守信,以儒治商,获各方垂顾,生意日益兴隆,被称为香港的“染料大王”,名列香港富豪榜前茅。如今,在他有众多的头衔中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他一生以弘扬孔教为己任,或慷慨陈词,宣扬孔子思想精义,或慷慨解囊,捐助孔教事业。至目前为止,对中国数十个省市的孔庙、孔子医院、孔子公园、学校医院、儒学研究机构及各团体捐赠逾三亿元捐款,捐赠世界各地孔子铜像近四百尊。

德阳文庙广场上的孔子行教铜像和大成殿前祭祀的条形青铜鼎均为汤恩佳先生所赠。

紫荆花开,香江潮涌,秋天的香港比较干燥、不冷不热 ,少下雨,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可与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享誉全球的城市媲美。

仅凭几天时间里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香港就给我留下了管窥蠡测的美好印象。

井然有序的交通

香港,弹丸之地,寸金寸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面道路狭窄、坡多、弯急。路上虽然是车水马龙,街上尽管是摩肩接踵,每天都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非凡,因此更显其狭窄与局促,但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却是拥而不挤,杂而不乱的畅通无阻的交通秩序。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那么,我们来看看香港是怎样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有效管理的呢?

其“窍门”就在于,突出的人地矛盾迫使港人采取了“上天入地”的立体发展策略和高层高密度发展模式。并列的楼宇之间,无论产权归属、业主是谁、行业不同都是相互贯通的,通道亦即街道;相对的楼宇之间,搭建了许多极具人性化的“空中走廊”。街与街相连,楼与楼相通,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行其间安全又顺畅。

其“玄机”尽在实行公交优先,限制私人汽车的策略。行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世界顶级名车的亮丽车影,但香港却是全球人均汽车拥有量最低的三个城市之一。人们出行时的主要有巴士、小巴、轻铁、地铁、电车、出租车、渡轮、山顶缆车、直升机等多元、立体、网状的代步交通工具。人们搭乘公交的人数每天在1100万人次以上,占流动人数的89%,居世界最高比例。我赶过公交车,时速多在60码左右;坐过起步价10港币的出租车;乘过无人售票的地铁;搭过维多利亚湾的渡轮,感觉都很方便与快捷。

其“手段”就是合理规划,各行其道。行车、泊车都有严格规定,若有违规,严惩不贷。如在内地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禁止鸣号问题,二是强闯红灯问题。城市禁止鸣号和禁止闯红绿灯,这绝对是一个“国际惯例”。在街头执法警察并不多的香港,人们能够听得见的是汽车风驰电掣的声音,而喇叭声却音讯全无。香港的地面交通秩序主要依靠能够发声的红绿灯控制,交叉路口必有红绿灯。汽车行驶时,红绿灯会发出节奏舒缓的嘀、嘀、嘀的声音;人行通过时,红绿灯就会发出嗒、嗒、嗒频率急促类似拨浪鼓的声音。“路口如虎口”,而香港的马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斑马线与停车线之间的距离设置,相互间大约在10米左右。这种相当于缓冲区的设置,我认为是相当人性化的,汽车不会因为争分夺秒、行人不会因为慢条斯理而发生不测。

“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禁止鸣号、禁闯红灯和车辆乱停乱放等这些看似细小却屡禁屡犯的小违规,其实都是严格执法迫使就范,然后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和谐相处的宗教

不同地域的文明群落必须相互尊重,这是人类公共生活的文化准则之一。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关法例保障。香港人信奉不同的宗教,宗教大多数又是以“惟神为尊,以法为训”为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所以信与不信全因个人精神需求而定。对于宗教,我特别赞成济公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首诗所表达的观点。宗教是拿来信仰的,更是拿来践行的。合理的教仪教规是可以循规蹈矩的,过时的陈规陋习则大可不必唯命是从。

在香港,佛教、道教、孔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等教派,都拥有不少信众,很多主要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和提供卫生福利服务。如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东道主、“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香港孔教学院便是其中的一个光辉典范。

全港寺院共有360多家,公共庙宇有40座,但寺院规模普遍都不是很大。在我们下榻之处的高大宾馆的旁边就有一间低矮的锡克庙。这个没有神像,只奉《阿迪·格兰特》经典,尊“古鲁”为祖师的宗教,男教徒们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俊伟岸的男子气概的打扮已经成了人们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他们敬拜的地方是“圣堂”,中文翻译为锡克庙,亦叫“上师之家”。整个教堂就一前一后两栋低矮的建筑物,路上行人一眼就能依稀看见庙堂里的“圣堂”。

我们唯一身临其境的寺庙是黄大仙庙。黄大仙庙,原名啬色园,这是一座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据说因其有求必应,十分灵验之故而成为香港香火鼎盛的地方。这一天阳光普照,善男信女,成群结队,香烟缭绕,顶礼膜拜,好似喜逢庙会一般热闹。

“神仙若有灵,世上无穷人”。向来“不信亦不疑”的我,趁同伴念念有词,添油进香的短暂时机,快速地浏览了整个寺庙。整座庙宇系仿北京故宫建筑群而造,庭台楼阁,红墙绿瓦,古气盎然,气派非凡。

红花虽好尚须绿叶陪衬,经济繁荣更需文化维系。在“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各色人等的思想普遍新潮,观念趋于前卫,凡事大抵都能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变迁的节奏。

但在灯红酒绿、犬马声色的诱惑下,人们是很难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因此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作为与众不同的精神皈依成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心理和行为准则。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这也许就是各民族能够“把根留住”的唯一途径。

林立的教派,悬殊的信徒同处一岛,彼此间没有优劣之分和门户之见,有的只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劝导,有的只是相安无事,和谐相处的共荣。这不能不让人佩服港府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方面的成功之道。

言论自由的学术交流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大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开语录体之先河、中华群经之首的《论语》,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世人奉为圭杲。儒家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十儒九丐”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沧桑巨变之后,至此开始形成了“儒者从来作帝师”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花独放的局面。中国人有《论语》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赞誉,日本人有“一手拿算盘,一手拿《论语》”之妙喻。

在整个会议期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议主办方采取了“以文赴会”,交流互动的形式。会议地点不断变换,会议内容不断更新,会议层次不断提高,会议规模不断扩大,而最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小组交流。在大埔富善村何郭佩珍中学内,整整进行了一天时间的小组交流活动。

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小组,讲台就是演讲台,前排为主讲者和与会代表的座区,我有幸忝列其中,后排全是本校中学生。组织学生听演讲受熏陶,体现了主办方希冀其后继有人之良苦用心。整个教室里,除了主持人一板一眼的串词与短小精悍的小结以及主讲者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从头至尾大家都处于洗耳恭听的状态中,用一句老掉牙的语言来形容教室里的安静程度就是“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本人热衷儒学,缘起于1992年曾经撰写的《“仁”的合理内核及其现实意义》一文。所谓“仁”即“仁爱”;“仁者爱人”。我以为,每个人尽可以仁厚待人,即博爱,却不能有妇人之仁,即溺爱,也无须杀身成仁,即泛爱。虽然是仁至义尽,未必就仁者无敌。因为《弟子规》中有“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的规谏,《论语·宪问》中也有“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的论断。

仁人之心,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推崇备至的。所以,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在塑造自己理想人格时,我觉得网上流传佚名教师解读诸子百家的感悟“待人应守儒家之忠诚,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养心可奉道家之超脱,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是极具启发意义的。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儒教、儒学及儒商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阐释与解读。“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即使学术交流时学者之间观点相左,有的只是集思广益的的切磋与商榷,绝无固持己见的攻击与漫骂的丑态出现。我静听凝思,专心笔记,颇有聆听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

会后,不仅形成了公诸于众的《儒学香港宣言》,而且还收集了160余篇论文公开出版了洋洋洒洒共1112页分上下两册的《儒教儒学儒商对人类的贡献》论文集。

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中心大门前,“第二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会成员大合照。

焕然一新的会风

此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也正值孔历2556年孔圣诞之时,为此,会议主办方特地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中心举行了盛大的祭孔庆典系列活动。“文化搭了台,经济没唱戏”,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庆典活动的纯洁性和感染力。

不仅如此,会议主办方还特别邀请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GBS太平绅士作为主礼嘉宾。主办方的头面人物在会场外毕恭毕敬等候其大驾光临,范太轻车简从款款而来。没有夹道欢迎和繁文缛节,只有亲切握手和互致问候。待入会场,笑容可掬的范太先在台下前排就坐侯会,随从秘书在第二排相对应的位置坐下,我作为坐在第三排的与会代表能够清楚地看见她的背影。范太,这位儿时志愿当货车司机却平步公职生涯,因不满末代港督而退仕两局,一生奉周恩来及吴仪为偶像,她既是刚柔并济的政坛女强人,又是热爱家庭生活的贤妻良母。此时此刻的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偌大的会场布置得相当古朴典雅,肃穆庄严,充分体现了会议主办方“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办会风格。巨大的会议横幅下面矗立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画像”,八面黄色的布幡上分别书写了孔夫子规定的日常生活准则,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主席台上没有布置鲜花也没有摆放茶水,左前方是讲台,台中央一字排开的是折叠式简易座椅,椅背上粘贴着各自“对号入座”的标签。主持人和发言人一律站立主持、站立讲话。

庆典活动的帷幕徐徐拉开,领导讲话,捐赠活动,颁奖典礼,祭孔表演等预定议程次第展开,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凸显着简洁明快的会风。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来港献艺的山东曲阜祭孔代表团所表演的全套舞乐祭祀礼仪。除了表演了《天人合一》、《与时偕行》、《万世师表》、《为政以德》、《九州重光》、《天下大同》六大乐舞篇章外,还表演了过去只有“天子”龙颜大悦时才表演的八佾舞。

在中规中矩的祭孔典礼完成六个乐舞篇章后,全场数万人随即正冠肃立,齐声诵读了《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如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恢宏场面,令人不禁为之一振并且叹为观止,更叫人殷殷在怀,永难忘却。

会议结束后,同伴向汤恩佳先生赠送了自己编著的《中国孔庙》一书。

香港虽然享有“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但对于好奇、好玩而不好吃、不好穿的男性来说,还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吸引力。

所以,当学术会议圆满结束后,我们选择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去全球第五座、亚洲第二座,中国第一座刚正式开幕不久的香港迪斯尼乐园。我们乘坐地铁兴匆匆赶到大门时,恰遇“麦莎”飓风开始登陆香港,霎那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香港迪斯尼乐园被迫采取临时关闭措施。无奈,我们只有再次坐地铁返回旅馆休息,等待次日返程。

相关文章

  • 香港印象

    香港(英语:Hong Kong),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在我儿时记忆里有一位远房亲戚在香港,经常听大人们...

  • 香港印象

    以上,2018.5.24。

  • 香港印象

    公司在香港的仓库从比较中心位置的九龙观塘,搬迁到了更偏远的新界天水围。为协助系统流程调整,上周去香港出差了3天。 ...

  • 香港印象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

  • 香港印象

    为期七天的行程第一站去了深圳,第二站就是香港。 记忆中的香港 似乎对于香港的印象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

  • 香港·印象

    香港是座欲望之都,白天广东道一带奢靡繁华,夜晚兰桂坊内灯红酒绿。靓仔靓妹垃圾桶旁潇洒吐烟,十字街口绿灯亮起匆忙人众...

  • 香港印象

    为了迎合节日的愉快氛围,在游记前先来个有趣的小段子。 上周末和某胖商量事情,我俩都选择恐惧症,讨论之下我说,你是一...

  • 香港印象

    第一次去香港,是2012年国庆带妈妈去香港澳门旅行,仅仅拍了些照片,没有记录文字,印象已经很模糊。 第二次...

  • 香港印象

    ...

  • 香港印象

    当我披荆斩棘穿越数万过境边检大军来到这个叫“香港”的地方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上大小的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x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