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相约星期二 | 你憧憬的人生是什么模样。

相约星期二 | 你憧憬的人生是什么模样。

作者: 再来点盐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17:38 被阅读0次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相约星期二

    书籍:相约星期二(Tuesday with Morrie)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美]

    译者:吴洪

    字数:10.4万字

    出版时间:1997年首版

    标签:死亡 人生

    最佳阅读年龄:22-28岁

    导读:

    0.书籍印象

    1.书籍剖析

    2.再来点言

    3.他人书评


    正文



    0.

    想先问问两个问题,

    其一,你的理想人生是什么模样。

    有车有房有存款,位高权重荣誉多,安居乐业享生活,父母亲友常身伴。

    其二,这样的理想人生是否需要你拼命才可能实现。

    为了这世上标榜的“如果理想人生有模样,那便是有权有势有财”,再具象一些,就是“有房有车有存款”。于是,人们前赴后继透支身体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不敢生病,只为了背负这社会下的压力。

    每一代年轻人叫是叫苦连天,却也咬了牙在社会不断鞭笞下拼命前进。20出头,刚毕业的年纪,什么都才刚刚开始,却被要求在嫁娶前变出一套房。身为必需品的房子成了奢侈品,让人耗尽心力费尽钱财。


    这就是每个人千篇一律又极其相似的理想人生吗。不是的,就逐年下降的新生儿出生率及越来越多标榜孤独终老的单身人群来看,人们已经开始有了其他选择,他们关注自我本身,与社会抗争,为自己抗争。虽然这或许是对社会的一种妥协,但他们为后来的同伴慢慢筑起了城墙。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就是从人的终点来看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愿你看完这本书,心中的理想人生答案能够昭然若揭。

    1.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本书主要人物的学生,一名体育专栏作家,由他记录并出版了他的恩师莫里·施瓦茨临终前的生命所感。

    莫里·施瓦茨是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博士,他有多年教学经验并著有多部学术专著。不幸的是,他患了一个罕见的不治之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所剩时日无多,因一次机缘巧合,两人再次见面,像先前大学里的交流一样,他们继续每周二的相约,这也是本书名称的由来。

    我被这本书吸引至精要读完,大部分原因在于余秋雨所作之序。(论序对一本书的重要性)推荐阅读此序,有理有据,循序渐进。

    他提及人人都在苦恼人生,可人人都不愿多谈人生。

    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一时的感悟又怎能保证适合今后、适合别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

        ——越有教养越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就越少谈论。

    但是,谁都想听听。    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蒙昧得无从谈论,无从倾听,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恐怖。能不能试着谈起来呢?

    故而我们可从莫里教授这里消除一些疑惑。也因此我对这个老人的谈话产生了期待。

    一个人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是什么。若你想明白了,你人生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莫里教授的消亡指日可待,但他却表现得很温和,也更为豁达,是知天命而尽人事

    他说到,他生命中最完美的24小时,想来想去还是这样最美好: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这是于他个人而言,最幸福的生活状态。然而多少人可以抛开世俗的约定俗成,只归结到自己的内心,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不去应付社会,只关注自我呢。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由于文化不鼓励这种后退一步的发问,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莫里老人认为,这是文化和教育灌输的结果。他说:    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余秋雨加注的这段话,是莫里教授想要我们思考的生命本质,也是本书之精华。

    就个人真正需要而言,一切确实不会太多。甜面包卷和茶,最多是喜欢吃鸭子,如此而已。意大利总统的午餐,奇异和奢侈,全是个人实际需要之外的事。于是,在无情地破除一系列自我异化的物态追求之后,自私因无聊而受到嘲弄;真正的自我在剥除虚妄后变得既本真又空灵,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放到了人生追寻的中心。在莫里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就会走向关爱和奉献。

    他在最后的课程中一遍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相爱,或者死亡。

    这段话现下的我未能理解,暂一并列下,供君思考,也望有学之士能作进一步讲解。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关于老人患病内容的记录,有些繁琐,若心绪繁杂大可跳过。但文中从一个将死之人的角度出发,探讨有关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等人生问题的内容倒值得一读,在此我简要摘录老人的一些经典语录。

    相约星期二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

    “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

    “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

    “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谈论世界——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谈论遗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

    谈论感情——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那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我不接受这种价值观,”他说。“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那些来找我的孩子都有他们的烦恼:矛盾、迷惘、不成熟、活着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杀……”

    “而且,年轻人还不够明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有限。如果你对生活一无所知的话,你还愿意一天天过下去吗?当人们在影响你,对你说使用这种香水可以变得漂亮,或穿这条牛仔裤可以变得性感时,你往往就相信了。其实那都是胡扯。”

    你从来没有害怕过变老?我问。

    “米奇,我乐于接受老。

    乐于接受?

    “这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是啊,我说,可如果变老是那么有价值的话,为什么人们总说,“啊,但愿我变得年轻。”你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他笑了。“你知道这反映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听着,你应该懂得一个哲理。所有年轻人都应该懂得这个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谈论金钱——

    物质生活对他越来越无所谓了。人死的时候,人们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莫里似乎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莫里说。“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


    谈论婚姻——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而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谈论文化——

    “这就是我说的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莫里说,“我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的每一条准则。比方说,我不会光着身子去外面转悠;我也不会去闯红灯。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谈论原谅——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他叹了口气——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是处在我这个阶段。”

    “原谅自己。原谅别人。不要犹豫,米奇,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可以拖一段时间的。有的并不那么幸运。”

    谈论死亡——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死是很自然的,”他说。“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

    “当你躺在床上时,你就是死人。”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谈论完美的一天——

    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在商业上,人们通过谈判去获胜。他们通过谈判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爱却不同。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2.

    当你还是年轻且单身的时候,你会觉得,人的一生实在是太漫长了;

    但当你渐入中年,或者仅是成家,你会忽然发现,人的一生太短了。

    环顾我们四周,有的青年人或漠视青春,或炫耀强壮;有的中年人或揽镜自悲,或扮演老成;有的老年人或忌讳年龄,或倚老卖老……实在都有点可怜,都应该来听听莫里老人的最后课程。

    于我而言,过这一生仅是,珍惜时间,珍惜当下,做当下最应该做的而不会后悔的事,那便是对的事。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

    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3.

    “仔细想想,我所向往的生活是可以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一起享受生活,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不用加班熬夜,钱挣得够花就好,每天有时间做运动看书,周末可以摄影听音乐会。

    原本想要大四毕业去美国之后就不准备回来了,想要一直在那里生活下去,看完这本书我的想法就变了。去美国并不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可以跳出自己固有的这个圈子和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眼界。最终还是要回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和家人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晗仔  来源:知乎

    这本《相约星期二》,我很建议那些深处迷茫青春的学生去读,建议那些被悲观和怀疑包围的朋友去读,建议那些为了赚钱拼死拼活,忘记享受生活忘记照顾身边爱人的人去读。更建议那些正在被病魔折磨或对死亡有恐惧的人去读,建议那些为亲人爱人的病痛担忧焦虑的人去读。也许对于这些人,它是一针镇定剂,能让你变得平静而清醒。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追求的东西正是应该摒弃的,我们年轻时候觉得无比重要的东西,年老的时候会嗤之以鼻。

    这不是鸡汤,这是真正体味过人生的人才会有的智慧。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懂得他文字背后的意义,该是多么的幸运。

    作者:星言  来源:知乎

    希望当你看完能有所感悟,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LOVE LIF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约星期二 | 你憧憬的人生是什么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yn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