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会觉得,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是坏情绪上来了,那还是忍着点好,不然会闹得大家都不愉快。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情绪表达公式:情绪-事实+感受+愿望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误解是常态,理解是幸运。

所以,“在沟通中请大胆表达出你的坏情绪。”如果一味地压抑情绪,你不但无法控制情绪,还会把沟通推向糟糕的境地。
为什么不能压抑情绪?
在沟通中,当我们压抑了自己的情绪时,会产生三种后果。

1.缓缓渗透:没表达的情绪会在沟通中泄露。
你以为你用内力压制住了不良情绪,它就会乖乖作罢?它才不会善罢甘休呢!它会自己主动寻找突破口,然后慢慢地向外渗透,在你的沟通过程中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它从你谈话的语气和声调中释放出来;又悄悄左右着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微表情。在不知不觉中,你开始变得过激或者沉默,如此一来,沟通效果大打折扣。最终,被压抑的情绪就像短暂安静的小蛇,总想伺机反咬你一口。

2.惊涛巨浪:没表达的情绪会在沟通中爆发。
情绪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从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滔滔大河,而你却将这一发不可收拾的情绪洪流封锁在内心的闸门里,小小的防线关得住它吗?忍耐多次以后,宣泄的欲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你做出了很多平时未有的过激反应:大哭、大吼、摔东西、摔门等破坏性行为。你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洪水破闸,一触即发,情绪失控在所难免。

3.嗡嗡作响:没表达的情绪让聆听变得困难。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聆听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沟通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只有听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友谊的小船才能说开就开,驶向达成一致的彼岸,否则就是无效沟通,无法上船更无法靠岸。然而,被压抑的不良情绪却在我们的谈话中搞事情,它充当了一个干扰器的角色,膨胀的情绪在我们的意识里嗡嗡作响,使得我们走神,听不进对方的声音,只关注自己失控的情绪,从而阻塞沟通。

那为什么压抑情绪会带来这么多的负面影响呢?
我们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理上——当我们情绪变得强烈时,它会收集负面能量,然后迅速扩张,形成一股破坏力量,并直接反映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会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肾上腺素分泌激增、血糖浓度提高、瞳孔放大等现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Gottman称这种现象为“涨潮”(emotional flooding),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双方好好沟通,解决问题。
心理上——压抑的情绪在心理上得不到疏导时,会给你的内心带来一种背包袱的沉重感,从而增加你的压力,分散你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沟通效率下降。甚至,这些情绪还会降低你的自尊、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所以,压抑情绪不但不能让我们客观地解决问题,反而会给沟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该理论来自《沟通的艺术》(罗纳德·B·阿德勒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高难度谈话》(道格拉斯·斯通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