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那店、那人、那事

那店、那人、那事

作者: 我是太阳ham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16:54 被阅读0次

      以前“窑货店”的货物与现在的“建材商店”有些关边,但具体对比又是相差很大。

      那时尝奔镇就一家“窑货店”,两开间门面,很进深,后面的院子很长。铺地石已经破碎,有一段地面明显要高出,有墙基的痕迹,原先应该是有房子在上面的。院子散满了窑货,但总有路径可通向需要到地方。窑货无须担忧日晒雨淋。多的是“套娃”似的成套缸,过于大的缸单独合在地上,避免装满雨水,更有各种瓮头、泡菜坛之类。还有几只不上台盘的夜壶缩在角落里。碗盏、调羹、餐具、茶盅、摆件虽然不怕雨淋,但因为有纸张隔层、绳带捆扎,或者纸箱包装,抑或是比较高档,就放在店铺后半间的库内。

      窑货店大都是日常用具,厨房用具也不少,还有菜刀、锅铲 、铜勺、筷子筷笼、筅帚也有得卖。另外还有绳索、苎麻等商品。因此不用担忧没有生意,只有生意的大小而已。也不用担忧有人竞争,那年头没有个体经济。虽有营业额和利润的概念,但似乎不太强烈,很少有坑蒙拐骗的事发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还是明显的。

      窑货店逢集或节假,会脱下排门设摊卖货或甩卖,倒不一定是为了增加销售,而是店堂狭小,人多时一转身可能会碰着堆放的窑货。

      店的斜对面另有一间是卖石灰的,也属于窑货店范围。除了石灰还有草纸筋,一般用到石灰,有可能用到纸筋掺和,以增强粘合力,防止裂缝。

      石灰店有后门通向运河边,窑货店上下货都是从这里走的。沿路边放的是更大的缸,不用担忧偷盗的。

      店柜台是实笃笃的木头做的,是为了经受得住在柜面上捆扎和摩擦。精巧的货物都出样在靠墙的立柜上,顾客手指拿下看后,如果需要,就会从柜台下拿货。大部分窑货,都是顾客自己在店堂或院子里这里敲敲,那里看看,选定后才问价付款的。

      立柜近旁是一个高台,坐放账台桌。收账台所以要高出,是为了拉铁丝用于传送钱款票据,结账时,柜台面上的人会填写一张小票,然后与钞票一起夹了,把夹子往账台高处一推,账台上根据小票结算后找了零钱,夹住又顺了铁丝返回到柜面。这样省了人工每一次往返账台!

      窑货店连店长在内共有六个人。大家称呼负责人“肖经理”。

      肖经理五十开外的模样,块头不算小,只是上了年纪,加上架了付近视眼镜,说话窝窝抖抖,给人不是一个大个子气势的感觉。

      肖经理面相敦厚,只是家中因唯一的女儿精神失常,——他这样的一个人,女儿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女儿已经是女大当嫁的年龄了,现在不要说婚配,能恢复过正常人的生活就谢天谢地了!听说也费了很多精力,用了许多法子都归无用。病初,听人说用突然放炮仗方式能刺激神经回归正常,类似电击的原理吧。结果院子中突如其来的炸炮声响,反加重了房内人的病情!肖经理因女儿这病,是谈不上幸福的了,其他方面就都无所谓了!

      店员中三男三女,有一姓郭男的年龄比蒋经理还大,让人少见的是,听说他的老婆比他要大十岁,旁人只要提到他,就会联想到他家有年长他十岁的老婆子。他已经这把年纪了,是不是他那“贱内”很看年轻呢?曾有机会听人说过,说是他们的婚姻是正常的结合,不正常的是年龄高低。那是在他十五岁时自己的选择,由于母亲过世早,从小缺少母性的关爱。女的一开始倒不是冲着婚姻来的,只是对他的同情和女性特有的关爱,一来二去,时值青春期的他对她有了依恋,加上女的正是花开百日红的年岁,在他眼里就是最美的人,于是有了性的爱慕。最终成就婚姻也是“情有可原”吧。

      店里还有一个影子般存在的人,性格低沉,加上个子又小。他基本不上柜台,就是在前后照看着,没有生意时就在角落里吸烟。大冬天的一次,午后竟找不到他,搞了半天,他竟在一只大缸里垫了硬板纸和包装草茎睡了过去。大家笑话他:“是不是想在里面圆寂了?”他留给人影像最多的是他对自己胃病的处理方式,为了减轻胃痛,在打烊后例行开会学习时间,他会从一边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条,又从另一口袋摸出一个小塑料袋,把袋中的白粉倒到纸条上,然后撮成大小头的畚箕样,头往后一仰,把那些白粉灌进了喉咙 。第一次看到他往纸条上倒时,会奇怪烟丝怎么会是白粉状的?过后才知道那是苏打粉,说是能减轻胃痛的。旁人看来,这苏打粉或许是能减轻痛苦,但未听说有治疗作用,反过来有其他副作用怎么办?按照他那样子,估计“饮鸩止渴”成分可能更大!旁人因此看到他灌“白粉”就难受!他整天窝着胸,很少有声息,有可能就是那“白粉”加重的。偶尔问及这方面的事,他回答是:“硬撑撑的,撑一天算一天。”意思是如果不上班家里就不能开火仓。于是旁边人就有了“能见他一次算一次”的思想准备,如果那一天说他得了什么恶毛病,于他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其实他是男的中最年轻的一个。

      女的中间,有一个已将近退休年龄,生的高大,还出奇地强壮,中气十足,更像个男人。有次学习的内容是回顾旧社会的黑暗,她讲了年轻时在上海有钱人家做佣的事。讲到每天早晨是她端了参汤送上楼给老板娘的。有一次动了好奇心,心想:“有钱人每天早晨就渴这个?究竟是什么仙汤呢?味道怎样?”于是在楼梯转角处,掀开盅盖,“吱”地嘬了一口,是苦而涩的味道,觉得都没有粥汤好渴!有心咽下,只是“嘬”得太多,盅里明显少了许多,只得又掀开盅盖吐了回去。由于她的红出身,加上她有两个儿子在单位里都是造反派头头,所以,店里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

      店里最卑微的是那对门负责卖石灰的女人。四十出头样,她在脱去防灰的穿着参加学习时,虽然坐在暗处,如果仔细看,长得还是不错的。

      卖石灰是窑货店最差的工作,让她做是因为她出身不好,她当然可以拒绝,但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听说她嫁的是一个红出生的瞎子。估计她身上的故事因子应该是很多的!只是外人无从深入了解而已。

      店里最干净的工作是坐账台,那位置由年龄最小的女孩坐。叫她女孩是因为她参加工作才十六虚岁,但是已经发育了,她每一次来例假,都会不加掩饰以此为由请假。她的形像有些嗲声嗲气或者是奶声奶气,店里竟然没有一个讨厌她。她不是本地人,但却有来头,关键是嘴甜,左一个“叔叔”,右一个“伯伯、阿姨”的, 在窑货店上班仿佛在她亲戚家里一样,大家都把她当成小孩一样让着、照顾着她。

      窑货店与其他许多商业一样,最忙的时候是集市或者年脚下,平时忙而乱的时候是上货这天。货物都是船运,常年有搬运工上货,店面除了留下一两人照应,都扎了围布,戴了手套,让货物落到位置上。由于是包工,那些搬运工在重担压力下,没有好声好气,什么话都说得出口。如果指定的位置又变更了,你就准备着让他们上腔吧!货卸完后,整理和搞卫生又是一整套事。

      店家月底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盘点”。统计出这个月销售额,核实库存,是否与报表一致,防止短少空缺。有的东西一砰进,千砰出,最终难免有出入,但出入大了,就要查出原因。听说布店是最不希望阴天落雨的,那样布就会缩水,弥补的办法是,在尺量时尽量绷紧或拉急,利用布的弹性就有了伸缩。当然这不属于窑货店范围的商品。

      街对面的石灰如果为了增加份量,阴雨天就能起作用。空气中的水分子,会让石灰吸收后,石块状分解成粉末,重量是有了,但挥发成份却流失了,粘性降低了,难卖了——得不偿失!但无论涨还是少,那女人是不得经手钞票的,一旦发现,那可是原则性的事件!

      前面说过,窑货店几近于现在的“建材商店”,有些工具类至今仍有卖,但这里指的“工具”是大工具,不是五金小工具,像铁铲、洋锹、镐头,甚至还有钉钯、锄等农具出售。那时很少有商标意识,但有的商品还是有商标的,像“洋锹”是狮头牌的,它有两种价,外形却一模一样,可能差异在金属成份——即耐用上吧。类似商品,如果店家不善良,极易以次充好,酿成贪污。尝奔镇的窑货店在肖经理的管理下是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的。

      但也有出纰漏的时候。

      店里也不是每天全满员,生意也是有闲有忙,大家就相互调着休息,即使不是休假日,如果哪家有事,临时打个招呼,没有不同意的。但账台不能少人,好在她尚未成家,除了“大姨妈来”,外插事很少。

      这天女孩仍高坐账台,手上织着毛衣,只有那“老胃病”在守店,突然来了通知,说是一批铁锅到货了。按理到货都会提前通知的,这次是因为货物是夹杂在别家货物一起来的,人家是大头,这边只是单一的百只铁锅。

      由于门市上仅有“老胃病”一人,预先没有腾出摆放位置,装卸工见不得你犹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放在了店堂空处和门口。这样五只一迭, 占了很多的地方,散了一地!这批货是紧缺货,此前已经有许多人来问过,也是为了应付春节的,这货一落地,过路人就围了过来,按照“老胃病”的说法是要等肖经理来了再卖,“账台上”说:“等不及了,没有地方放,能卖掉不是好事么?”说这话时,只有三五个人在看货,等到“账台上”翻表告诉了价目,那些人就开始挑选了,散开的铁锅,店里放不下,就端到街面上,有的就离开了“老胃病”的视线,任由他叫骂,不可收拾!而“账台上”又不可能关照到店门前。

      挑选铁锅是有门道的,首先是端起来称一下手,感觉这只要比那只轻才好,这样就意味着省柴,轻而薄的说明质量也好,有内行的还会听声音。这时,一人只需要买一只,但会把那一迭迭的锅都翻出挑选,占了许多地方!街面狭小,过往行人见到有锅在卖,想着自家的锅已经锔补过两次了,每一次动锅铲总须小心翼翼,现在有得卖,趁便也买一只吧。于是,长街上摊开的铁锅有了广告作用,问题是现在不需要促销,而是失控了,但自那“账台上”收了第一、二笔款后,没有不再卖的道理!

      如果能据实销售倒也不失为好事,问题是,两人都感觉明显不对劲,就临时对当天营业款盘点。由于当天卖出的其他货物有限,都能回忆得出笔数,清点营业款后吓傻了眼,竟短少了三分之一的锅款,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铁锅未付款被人拿走了。其实在乱嘈嘈的过程中,“老胃病”已经看到有人没有付款就直接拿走了事的,但实在是控制不了,任由他阻止,叫哑了嗓门无济于事!后来对账时他已萎在破沙发上了,以至于这天都忘了服那“白粉”,但晚上直接就上医院抢救去了,从此,再也未能来上班。而那“女账台”也受到了打击,在经济面前,自家说不清,也没有人能帮得了她,更不会因为平时大家对她的好,可以冲抵损失,而且这不是“窑货店”自己的事,还有上级的追责问题,最终还是她父亲出面赔了款子才了事,不久就调回老家商业上去了。

      ……

      时隔二十年,再去看那“窑货店”时,连当初的具体位置都难以对上号了。人们生活所需,都到“新街”上的“建材商店”去选购了。

相关文章

  • 那店、那人、那事

    以前“窑货店”的货物与现在的“建材商店”有些关边,但具体对比又是相差很大。 那时尝奔镇就一家“窑货店”...

  • 那人那店那狗

    那人 大家好,我是阿晋儿家青旅的新义工,白苏。 白苏,一年生草本。古名荏,又称荏苒。 【性味归经】辛,温。【功能主...

  • 那人那事

    昨天找到了在学校时候的移动硬盘,想到我大学时候的所有照片都存在在里面,想到了你来北京和你去八达岭长城照的那些照片。...

  • 那人那事

    毕业后,我选择了留在这个城市。一直都没有再碰见睿,那对我来说,其实是最好的结果。我敢保证,如果再让我见到他,我绝对...

  • 那人,那事

    (一) 小区夜市上有不少水果摊,我们经常光顾的是由一个瘦瘦的,三十岁上下的老板娘经营的水果摊,一个是因为她家的...

  • 那人,那事……

    致冯磊: 有些悄悄话想对你说: 其实你辞职离开的那天中午 不知怎地 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 也许是分离来得太快,有些许...

  • 那人那事

    (一) “村长,不好了,不好了,出人命了……” 正月二十,年味还未散去,偶尔响起的鞭炮似是在积攒最后全部的力气,挣...

  • 那人、那事

    早上起床打开微信,看到一条消息:“姐,你最近好吗?疫情当中,照顾好自己及家人”。微信昵称为“再无良人” 看着微信头...

  • 那人那事

    在自己的脑海中,有许多人和事早已经忘却,有的人和事时常浮现,有的则永远也忘不了。 ...

  • 那人,那事

    第一次见到M先生是在学校。当时,我推了办公室的门准备进去,迎面走出来一位身穿黑色羽绒服的男人,约莫四十岁,黝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店、那人、那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zr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