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助人之前敲敲门”背后之原理》

《“助人之前敲敲门”背后之原理》

作者: 涓涓细流_7589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22:48 被阅读0次

    董伟娟坚持分享2089天。一天一点点,读书分享133天(2023.5.26,星期六)

        情结迸发出极强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用于创作,比如梵高、海明威、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创作了不朽作品。但情结最终的目标是导向自我的毁灭。它不可能去触发自我变得更完整。因为情结最主要的功能是剥夺、削弱、扰动自我,它不是促进自我的。生活中,好多妈妈爱孩子的时候搂在怀里亲孩子,嘴里喊着“乖娃”,恨孩子的时候毁了他,嘴里骂着“鳖娃”。这种爱就是情结的爱非成熟的爱。

          情结的表现方式无论好与坏,有时候“好意”“善意”里也是情结的表现。关键看这里边有没有自我的介入。自我一定会以理性判断的方式来介入。有的老人喂孩子吃饭,喂到吐了还要喂,必须达到自己以为的吃饱了的标准,哄着劝着非让孩子吃不可。这就是情结的爱——我要以我的以为的标准来理解你的需要,这时候爱的行为里就失去了理性介入,而是我以我认为你需要什么来判断你需要什么。比如“有一种冷是妈妈以为你冷”,当然这是一种爱的表达,但是,当爱成了枷锁,爱一定是情结导致的。

        所以我们养孩子一定要看爱的程度与边界,甚至爱是为边界服务的。一定不要越界,因为超出了边界的爱是情结。

          有的孩子渴望父母越界,那父母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是主体意愿。孩子缠着你,你要反问他:“你想要什么?你希望我怎么样?”也就是说,我对你的所有的行为是建立在你的主体意愿上的。首先我尊重你的主体意愿,其次是,我在得到你允许的基础上然后去为你服务。

        有时候孩子恼在哪里呢?举个例子说,比如孩子可想吃家里饭,但他妈没跟他说就来送饭,妈妈以为是给孩子的小确幸,孩子气得光想掂起来扔了。“你让我没面子,你问我了吗?我再想吃,你问我了吗?”因为你越界了。

          别说还真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年冬天,一夜之间下了很厚的雪,第二天起来,我慌着请假坐车到县城去给女儿买靴子,我怕自己挑的不合她的心意,就问一个恰好也来买靴子的高中生,买了一双跟人家挑的一模一样的款式,送到学校,女儿一看就恼了:“谁叫你给我买呢!我不喜欢这样式,你去退了吧!”

        当时,我也生气也委屈:“太不识好歹了,不懂妈妈的爱!”现在才明白,女儿恼的根源在于我——首先我没尊重孩子的主体意愿,其次是,没有在得到她允许的基础上去为她服务。我好难呀!

        顿悟:焦点里面说助人之前敲敲门,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如何尊重对方的主体意志(意愿),这就是边界,没有这就没有边界,有这就有边界。所有的尊重全部来自于这——没有边界就没有尊重。

        所以,当孩子有某种需求,你想帮他时,要做到理性介入。讲清楚,“这个事确实得这样……”,有时候需要孩子自身去承受一些情绪。孩子完全不承受情绪也不好,他是像在云彩里长大的一样,容易变得脆弱。有时候孩子需要承受一些他要承受的情绪。

          如孩子赖床哼唧磨人,家长最好的选择是不妥协,讲清楚“爸爸妈妈也要上班,怎么办呢?”,做到温和而坚定——讲完后他有情绪,那就适当抱一抱,拍一拍,安抚一下,一边给情绪降温,一边给穿衣服,扯着拉着孩子就起来了。孩子只是在面对现实前有那么一段“内心戏”,有那么一段情绪焦虑,一旦面对现实了,高高兴兴就出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助人之前敲敲门”背后之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b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