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两天,平复了一下心情,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对这次考试做个总结。如果走了狗屎运考上了就到此结束,如果没有考上希望这次的考试经历能够给下次备考提供一点参考经验。
这次备考周期倒是挺长的,去年1月10日出了国考成绩,到3月27日考试,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如果这么长的时间全部用来备考,每天能学八个小时,那学习量还是很可观的。
现实情况是1月11日我便开始给村里一个上初一的孩子补课,每天两小时,备课一小时左右,补课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到两点,通常上午起得晚,只有在下午和晚上会学一点。在出公告前,我都学了点啥呢,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把常识视频课看了一遍,正式开始学习是在2月后半月出了公告后,那个时候补课早结束了,年也过完了,最开始就是又看了一些视频课,然后分模块刷题,每天学习时间也不长,到了临近考试的十多天,我开始做真题套题,行测做了几套,申论实在做不下去,就参加模考做了两套完整的试卷,真题一套都没做完。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有时候一整天都学不了一小时,距离考试还有五六天的时候,被我爸口头教育了,哭得语无伦次,又开始学习。根据之前的考试经历,我意识到发挥也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于是在考行测时我首先在草稿纸上写好每一个模块的计划答题时长,按照判断—资料—言语—常识—数量的顺序往后做,跟平时练题相比,资料较快,30分钟左右,判断较慢,45分钟,言语也有一点慢,导致常识只做了13道,就赶快开始涂卡,考场表不准,也不知道到底还有几分钟,涂卡时紧张到双手颤抖,错位了两次,刚涂完铃声就响了。但总体感觉还可以,毕竟常识本来就不好,纯蒙了7道能接受,而数量一直都是全蒙也在计划之中。对这次考试还是心怀希望的。
到了下午,申论考得心疼,那是50多分的感觉,不,比考50多分的时候的感觉还差。平时没有练过纸质版套题,做题速度特别慢,每道题都比计划的时间长,最后50分钟左右写作文,找主题,论点,思考框架就思考十几分钟,最后写的时候真的无话可说,一句一句地凑,大概写了三四百字,“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声音响起了,我开始加快速度,想起啥写啥,最后还有三四行才到1000字的位置,马上就要交卷了,我也是在编不下去了,就那样等待收卷。除了大作文一团糟,前面的三道题也答得不怎么样,大概这次又凉了。心里又还抱着一丝希望。各大机构出了估分我也不敢不想估,希望在4月底出成绩时能给我一个惊喜吧。这几天老看到别人考研逆袭的故事,希望我也能听到自己的好消息。
当然如果没有考上,我想对自己说:不要信什么30天上岸,裸考上岸的鬼话,也许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但那不会是你,对你而言,公考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刷题归纳总结,夯实基础,考前掐时间练套题,保持良好的答题状态,不仅行测需要状态,申论也需要。
最后希望参加这次联考的小伙伴都能顺利上岸,如果未能上岸,那下次一定上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