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来信息求助,孩子的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且规定了内容是“面对当下疫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我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吓了一跳,这是五年级语文作文吗?暗自揣度:我也不会写啊!朋友叫苦不迭:孩子对朋友的直接表达:“我觉得就是感谢和学习。但是就写不出一篇文章啊!”因此孩子一下午都没有写出来,她又着急,因为这个母子吵了一架。既然朋友求助,我自责无旁贷,完全体谅一位母亲的心情和一个孩子的苦恼。
开始苦思这个“议题”。“面对当下疫情”,2021年年初虽有散点发现,但也不似去年那般聚集爆发,来势突然,人们不再措手不及,大家坚持做好个人的防护,尤其是近日寒潮卷席,石家庄和大连的人们仍然会积极自觉地配合医护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共同对抗疫情,而不是对抗人。就我个人来说,入冬之后,坚持自我测温,出门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的距离。特殊时期,做好个人防护,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大尊重。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是防疫的战士。
“看法和感受”,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表述太沉重了,似有揠苗助长的趋势。我告诉朋友,慢慢引导孩子去写出疫情期间的几个侧面,即表达感谢和学习的对象和榜样,然后再想想这些人在疫情期间做了哪些让自己心生敬佩的事情,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尽力描述出来,五年级的孩子对这样的描述不会太陌生了,可以很容易将平日观察到的,倾听到的景象用笔来表述出来。顺着孩子的想法——表达感谢,疫情期间这些坚守岗位的人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自然会引发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感谢。而不是空洞的,不走心的,停留在口头的感谢了,这样的感受才是一个孩子最真挚的感受。
“面对当下疫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如此作文问题,让我看到了背后的老师形象,不了解学情的匆忙而定,敷衍而定。
“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反思我自己的平日教学,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首先,对学情的了解做得不到位。课前,我自然对文本做最充分的解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设计,但是对学情的掌握少下功夫,尤其是引导问题的设置和课堂时间的把控。故而引导思考的话语太过啰嗦,课时有时会不够用。达到课堂高效落实的最基础方法就是学生会的老师不废话不啰嗦,学生不会的老师要重点讲反复讲。比如,那位五年级的老师可以把“面对当下疫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换做“疫情期间,你看到了……”
其次,取舍不到位。正是因为备课充分,所以就急于全部“灌”“塞”给学生,把“一桶水”倒在这“杯子”里,哪怕溢出,哪怕浪费,也在所不惜。后来我发现这样做太傻了。语文课堂包罗万象,形态万千,一节45分钟的课堂根本无法将一篇经典名篇说尽道完,即使做到了,而没有给读者留下空间的作品是失败的,没有给学生留下空间的课堂必然也是失败的。因此课堂的目标必须明确,必须做好取舍归类,不能面面俱到,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信心。其实很多文章的深刻体会,并不是老师告诉的,更多的来自学生随着生活经验增加后慢慢品悟的。比如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我们不能苛求高一学生能看懂,只需要让他们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有的放矢,再次提醒自己,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的主体也包括你。
网友评论